霧里看花
?。ㄒ唬?/P>
我的家鄉(xiāng)——竹山,古稱上庸,坐落西北秦巴山區(qū)腹地,這里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有豐厚的文化積淀,曾是堯之子丹朱的封地,是巴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和伏羲推演先天八卦的地方。我就出生在這個小縣城,但自從我能夠記事起,我的周圍就不是平房、土墻和木板樓,而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夜晚霓虹燈閃爍的大城市。我甚少回到竹山,大多時候都是隨著父母親在湖北省的一個市里停駐。其實不愿回去的理由有許多,但多年后翻閱起以往的照片,它告訴我,我曾在那里停留過。
?。ǘ?/P>
照片中的我還是一個幼稚的小孩,扎著兩條小辮子,雙手托腮撅著嘴望著鏡頭。身后,是一大片金黃的麥田。河岸,是由無數(shù)個小鵝卵石堆疊起來的,踩上去會發(fā)出“咯噠咯噠”的聲響。清澈的堵河水幽然自得的流淌在竹山的土地上,偶然能瞄見幾尾小小魚在石頭縫隙里穿梭,墨綠的青苔在水底靜默地隨著水流擺動它的觸須。河中心,便是讓人覺得深不見底的暗綠,它幽深的讓人敬畏和贊嘆。
母親說過,這條河不曾受過污染,孕育了多少代的人兒卻依然能清晰看見河底的境況。起初我并不相信這世上還有會像“素湍綠潭,回清倒影”般的事物存在,但當(dāng)我真正踏在小鵝卵石岸上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這真是一處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綠,是這里的主色調(diào),放眼望去,滿眼清新舒適。
河對岸,是山。不高,生長著茂密的草和樹,山雖連綿但卻沒有黃山、泰山般起伏錯落,只是順著它的長勢如一道圓滑的曲線般和堵河一起伸展到無邊的盡頭。有些地方,能清楚地看見山光滑的壁,那是土黃色的,大概是經(jīng)過河水的侵蝕,把所有的棱棱角角的磨得如剝了殼的雞蛋一樣細嫩。陽光打上去,人眼看到的地方是一道光斑。山依然還是山,水也依然是那水,水是山最親近的事物,山的腳被水改變了,它流淌過的地方都在山上留下細小的痕跡。不知不覺想起了人生,人的一路也注定會如山的原始一樣有許多凹凸不平、磕磕撞撞的地方吧,但誰會在若干年后想起原來打磨我們的是我們最親密的人。
![相關(guān)新聞](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9_1629.jpg)
![今日竹山云超市](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8_8885.jpg)
![](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