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林
人說三十而立,我發(fā)現(xiàn)似乎沒什么可立的,事業(yè)上沒有成就感,生活上平平淡淡,卻平生了許多感慨。按現(xiàn)在的35歲干部黃金期之說,我已快到黃金期末了,沒有大展鴻圖的期望,也沒有出人頭地的想法,只想在平凡生活中過著健康平安的日子。
曾幾何時,每天就在琢磨著買什么號好,一有時間就往彩票店跑,天真地想中個五百萬大獎,買車買房不用愁,卻屢屢與大獎擦肩而過。
面對一堆堆文字材料,萬般無奈時想去干干農(nóng)活或是跑跑腿,也不愿熬更受夜來爬格子,可無法選擇,只有在苦笑中數(shù)著寫了十幾年的材料。
有人說,愛一個人很難,不愛一個人其實也很難。如果在愛與不愛之間必須做一個選擇的話,雖然很難還是可以做到的。但若讓你在事業(yè)上選擇的話,那就比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難的多了,畢竟事業(yè)涉及到家庭、福利、養(yǎng)老等多個問題,你不能因為不愛這個工作就可隨意炒單位了。
于是,生活就在這煩惱與不煩惱中慢慢度過,沒有感到時光的虛度,也沒有感到事業(yè)的成就感。
后來,我愛上了看書,不是書中自有黃金屋,也不是書中自有顏玉如,只是在尋找一種寄托,一種感悟。直到看了于丹的《論語》心得之人生之道,我才有茅塞頓開之感。
孔子把人生概括為六個階段,十五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
三十而立,是否有車、有房,或者有了一個佬樣的職位才算立了?于丹說,“三十而立”不是通過外在的社會坐標(biāo)來衡量是否成功,而是內(nèi)在心靈是否開始有了一種清明的內(nèi)省和從容不迫。四十不惑,就是不再迷惑,即使給你不公正的打擊,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五十知天命,正如孔子所說“不怨天,不尤人”。六十耳順,就是什么樣的話都能聽得進(jìn),都能站在發(fā)方言者的立場去想問題。由此我明白了心態(tài)不正才煩惱生。
我們許多時候往往失去了自我,很多時候不能正確對待人和事。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人生不過百年。從而立到不惑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如果我們在二十歲、三十歲就能提前感悟到四十、五十歲的境界,找準(zhǔn)自己的位置,不怨天,不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的生命,才是有效率的生命,這樣的人生,才是愧的人生。
“逝者如斯夫”。我們在蹉跎中虛度了很多光陰,在無端中平生了許多煩惱。其實,你我皆凡人,只要我們常懷一顆平常心,做到寵辱不驚,從心所欲,淡然從容,就能超越自我,感受到平淡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