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 人
看完新聞聯(lián)播,突然想起今天晚上一中禮堂有一場少兒文藝決賽的晚會。
“看晚會去吧!”兒子一聽,高興的跳起來,“我要去,我要去?!?BR> 兒子7歲多一點,每天晚上七點半至八點半中央七臺的“藍貓?zhí)詺?000問”是必修課,今天居然忍痛割愛,可見他對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向往。
兒子抓住我的手,一路小跑?!鞍职?,今天是不是幸福的日子?”兒子的問話讓我一驚,不知他從哪里學來的新詞匯,我高興地說:“是的”?!笆裁词切腋5娜兆幽??”這是兒子提問慣用的方式,我說:“因為今天有晚會看。”
進得會場,演出已經開始。前半截坐滿了人,后半截看客寥寥。我走到 一個后面無人的座位,讓兒子站在座椅上。兒子很快就進入了角色,和著大家的拍子鼓掌。不一會,他的情緒就活躍起來,跳下座位,在橫走道下旁若無人的搖頭晃腦,手舞足蹈,全然沒有一點羞澀的模樣。
我想起了兒童教育專家周弘在《賞識你的孩子》中講到的一個故事:內容是2000年中國少年羽毛球隊兵敗吉隆坡時痛苦的一幕。國內外羽毛球界人士大都看好的中國隊,不僅輸給了強隊,而且輸給了泰國這樣的弱隊,結果大敗而歸。后來在分析失敗的原因時,人們獨具匠心地推出了這樣一組畫面:
大賽前夜,各國隊員在一起聯(lián)歡。外國的孩子將掃帚當吉他,將礦泉水瓶當麥克風,歌之舞之,盡情嬉鬧,風趣夸張,充滿了少年的靈動與想象力。中國的孩子則呆呆站在一邊,扎成一堆,不敢大聲嬉笑,更不敢主動與人交往,一個個手足無措,眼里充滿了絕望,一個小隊員拿著話筒竟然哭了起來。
周弘的解說詞更是意味深長:“中國的孩子是含羞草,總是不敢。他們脆弱、沉默、呆板、老氣橫秋,缺乏自信、活力、激情、個性和磨練?!?BR> 我多少吃了這方面 的一些虧,自然不希望從兒子的身上看到自己“懦弱”的一面。會過神來之時,兒子不見了。左右盼顧,原來兒子在后面,正在將沒有翻起的空座椅一個一個地往上翻,然后背著雙手,檢閱自己那排列整齊的“部隊”。
為了不干擾大家,也為了兒子早些入睡,我們提前退場了。走到葉氏超市,我準備買一些食品來“嘉獎”他,哪知他卻選擇了兩粒泡泡糖和一顆棒棒糖,價值一元錢。
“爸爸,今天是不是很幸福?”兒子 興猶未盡。
“是的”
“為什么很幸福呢?”
“因為我們今天很高興 ?!?BR> 走在路上,我想,當我們圍著方城戰(zhàn)的天昏地暗時,當我們把自己鎖定在電視屏幕前足不出戶時,當我們潛心工作心無旁鶩時,我們耽誤了孩子多少“幸福的日子”,又扼殺了孩子多少自由的天性?
晚飯后時間還早,便帶著上四年級的孩子街頭散步,行至影院路口遇見一個以粉筆字和簡筆畫乞討的乞丐,孩子靜靜的看了大約20分鐘,給了兩元錢后,接著我的手回家。
半晌,孩子突然說:“爸爸,我是幸福的?!蔽殷@奇的問“為什么呢?”孩子答到:“因為我能讀書,不用當叫花子,有爸爸媽媽愛我,還有許多的人關心我。但我也很佩服這個叫花子,他也不大,又沒親人,能自食其力,自己生存?!蔽倚睦镆惑@,沒想到孩子小小的年紀竟能想到幸福和生存。
孩子睡后,我就坐在電腦前,看著以前的東西,想著孩子的話語,思考著幸?!?nbsp; 其實,幸福的代價并不昂貴,也并非不可求。只要你調節(jié)一下生活的模式,幸福的日子就在你身邊。 (文章來源:竹山論壇堵河文藝DVBBS/dispbbs.asp?boardID=7&ID=4479&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