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国产对白在线精品|97久草视频在线|99国产在线宅男|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首頁 > 堵河文苑
    蚌病成珠
    發(fā)布時間: 2012-11-29 00:00 來源: 編輯:admin
    字體大?。?
    打印
    返回

    ——老芨《往事那片云》序

    戴建業(yè)

     

      在我省的作家中,也許只有老芨算是“大器晚成”——50多歲才發(fā)表作品,此后便“一發(fā)而不可收”;也許要數(shù)老芨最多才多藝——既長于小說與散文,也善于詩歌與書法。他的長篇小說《雷池》,長篇系列散文《活殤》,還有詩集《愛的輪回》《堵河等我歸去》,不少書出版后都好評如潮。如今,老芨先生在古稀之年又將出版散文隨筆自選集《往事那片云》,能成為這部自選集付梓前的最早讀者,對我來說既十分偶然也非常幸運。
      “九死一生”遠不足以形容老芨一生的磨難與坎坷,用德國思想家海德格爾的話來說,他五十歲以前幾乎一直處在人生的“邊緣狀態(tài)”,他一直都是“向死而在”??桌戏蜃诱f“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何嘗不能倒過來說成“未知死,焉知生”呢?生與死是人生一個銅版的兩面,彼此構(gòu)成了人生“闡釋的循環(huán)”:不知生固然不能知死,不知死又如何知生?只有向死而在,人生才得以澄明;也只有向死而在,人生才能走進存在的深度。
      他有一次回答記者采訪時說:“你問我喜歡哪些人生格言?日本電影《砂器》中一個老者詮釋人生意義的話,讓我感受至深、記憶猶新:生下來,活下去。生下來不容易,活下去更艱難。誰都不愿意選擇苦難,可是苦難偏偏選擇了我,我的出路只能是與命運抗?fàn)?。”“生下來,活下去”這句話,比王績《自撰墓志銘》中那句“王績者,有父母,無朋友”還要沉痛,“生下來不容易,活下去更艱難”,與陶淵明《自祭文》中“人生實難,死如之何”異曲同工。只有一生與命運抗?fàn)?、與苦難為伴、與死神較勁的人,才能體驗到“生下來,活下去”這句話的艱難與分量。
      老芨的父親年輕時既有天賦也有抱負,很早就進了黃埔軍校,抗戰(zhàn)時期在重慶工作了一段時間,又被保送到國民黨中央軍政大學(xué)深造。人生往往十分吊詭的是,“無用”有時能成為“大用”,“有才”有時卻偏偏成為“大害”。生逢朝代鼎革的亂世,他父親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不僅沒有給他帶來遠大前程,反而讓他自己因此丟掉了性命,更讓他的兒子因他而飽受摧殘和蹂躪。老芨5歲以后就沒有見過他的父親,沒過多久他母親又被餓死,母親死前還將他的兩個妹妹送人。失去雙親后有幾年時間他靠在鄉(xiāng)間乞討度日,他流浪到外婆家呆了一年,又因外婆家太窮不得不離開,后來他又被堂叔收養(yǎng)。老芨說“叔叔家比外婆家更窮,我每晚都睡在一只破柜上,墊的是他的褲子,蓋的是他的襖子。窮得連一條褲頭也沒有”。小學(xué)畢業(yè)因門門成績優(yōu)秀,上初中時享受特等助學(xué)金,初中畢業(yè)時雖然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但在那個越來越左的荒唐歲月里,他被排斥在高中大門之外。后來他先后干過建筑、木工、砍樹、燒炭、放排等活,還當(dāng)過鍛工、鉗工、翻沙工、模型工。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活下去”,并希望能夠穿過黑暗見到光明,沒有想到等來了更大的災(zāi)難——“文化大革命”。在那場史無前例的大浩劫開始不久,他就被關(guān)進了“布滿鐵絲網(wǎng)和有人持槍站崗的黑屋里”,要不是有正直的人出來為他作證,他險些遭人政治陷害而判處極刑。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時,他已是一個無業(yè)游民。因生活無著,他拋妻別子只身流浪到昆侖山下的戈壁灘上,誰知他在戈壁灘上喘息未定,又被當(dāng)作盲流抓了起來,放出來那天正好是他39歲的生日。“望著戈壁灘上連綿起伏的風(fēng)蝕墳,一叢一叢的駱駝刺,還有那沒有綠葉的芨芨草,我心緒難平。這里常年不下雨,沒有水分,缺乏營養(yǎng),更沒有人呵護,可是芨芨草卻頑強地活了下來,活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他的生命像芨芨草一樣頑強,不知是芨芨草像老芨,還是老芨像芨芨草,離家萬里的芨芨草引起了他深深的共鳴,他甚至將芨芨草視為自己生命的象征,“老芨”后來成了他的筆名。
      好像是法國一位思想家曾經(jīng)說過,父母還沒有和自己商量就把我給生下來了,不管我喜不喜歡這一對男女,他們命定就成了我的父母。因此,人一生下來就被“偶然”所擺布,被“荒謬”所玩弄,被“命運”所主宰。不過,“命好”和“命壞”雖然都由不得自己選擇,但如何對待“好命”和“壞命”卻完全可以自己做主。這就是西方人所說的,不能改變風(fēng)的方向,但能調(diào)整帆的朝向。對待命運積極或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決定了命運肯定或否定的人生價值——好命最終可能結(jié)出惡果,苦命最后也許成為佳音,此中關(guān)鍵就在于你敢不敢“與命運抗?fàn)帯薄?BR>  像老芨這樣大半輩子在死亡線上掙扎的人,與自己的命運搏斗既要能“韌”也要能“忍”,在無數(shù)苦難和無盡凌辱面前,沒有韌性便易斷,沒有忍勁則易亡。老芨年長我十四五歲,過去我一直覺得自己的青少年時期非常不幸,讀了老芨《往事那片云》后,才明白什么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惡運”,我懷疑自己有沒有韌性和忍勁來承受他那樣的苦難。且不說小時候的饑餓乞討,單是不惑之年還一無所有,還在戈壁灘上四處流浪,很多男人就可能被這種失敗感擊垮,甚至走向人生的末路——自殺。當(dāng)他在新疆被當(dāng)作盲流關(guān)起來的時候,誰能想到十幾年后老芨會成為一名多產(chǎn)作家?熬過這一人生苦難,戰(zhàn)勝自己的人生惡運,不僅要有韌性和忍勁,更要生命力的強悍,否則就可能在惡運面前“認(rèn)命”。一旦“認(rèn)命”就失去了振作的勇氣,也失去了奮斗的動力和激情。既然相信“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那一定會覺得任何振作都是枉然,任何奮斗都是徒勞,任何掙扎都非常可笑。老芨命苦卻從不認(rèn)命,身在暗夜卻向往黎明,他的隨筆平坦處有波瀾,簡易里藏崎崛,隨和中呈傲兀,從他的文字很容易看出他的為人——既是人生的“忍者”,也是生命的“強者”。
      只有生活中的“忍者”和“強者”,才可能成為人生真正的“智者”。人們常說苦難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可人們?nèi)菀缀鲆暱嚯y也可能是人生的一筆沉重累贅:飽受苦難可能使人奮進,也可能使人頹唐;屢遭凌辱可能使人堅強反抗,也可能使人更加卑微屈從;見慣了黑暗腐敗可能使人渴望光明正義,也可能使人變得更加陰暗邪惡——既然別人都又黑又壞,我為什么不能更黑更壞?強者總能欺凌我這個弱者,我為什么不可以欺凌更弱者?我受了一輩子侮辱磨難,有機會為什么不能補償放縱?古代有些詩人一生潦倒窮困,他們的詩歌也僅僅是表現(xiàn)頹廢苦悶,人世的窮愁把他們扭曲成社會的“詩囚”。蘇軾在《讀孟郊詩二首》之一中說:“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何苦將兩耳,聽此寒蟲號?”因詩歌風(fēng)格和審美趣味的差異,蘇軾對孟郊的評價當(dāng)然有失公平,但他說的這種現(xiàn)象卻是普遍存在,很多文學(xué)作品只能給人帶來晦暗和絕望。老芨說由于“苦難偏偏選擇了我”,所以“我的大部分作品都與苦難分不開”。但是,我讀老芨的作品不僅沒有“聽此寒蟲號”的痛苦,反而從他的苦難中看到了社會底層的善良,從他的屈辱中體驗到了親情友情師生情的溫暖,從他的生死交戰(zhàn)中看到了人性的高貴與堅強——
      《“甜”的記憶》一文寫自己童年時代的“甜蜜”回憶。他小時的命運“比小豬差多了。死并不可怕,因為饑餓比死更難受,更漫長”,他在大雪天餓得已經(jīng)無法睜開雙眼,“抬眼皮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我已經(jīng)沒有這種能量了”。沒有想到正當(dāng)他餓得快要咽氣時,一個農(nóng)婦把她家吃剩準(zhǔn)備喂豬的玉米糊,扔了一砣在他手上?!傲季?,我慢慢地慢慢地伸出舌頭,用舌尖輕輕地輕輕地,把那個像墳塋又像金字塔似的玉米糊尖尖舔了一下,僅僅是一下呵,我的天!好甜啦!”他說這種關(guān)于甜的記憶,“一直到現(xiàn)在還照樣鮮亮,照樣具有權(quán)威性,任何辦法都不可能消除我對它永久的懷念”。正是在苦澀的人生中能永久保留著甜蜜的記憶,老芨才有勇氣熬到“苦盡甘來”?!丁胞}”的記憶》更讓人感動。在大雪紛飛的數(shù)九寒天,在他的家人都一命如絲的危急時刻,“一點點兒鹽可是救命的東西”,那一點點兒鹽到底先給誰吃,成了審視一個人崇高與卑劣的試金石。從這“一點點兒鹽”中,老芨體認(rèn)到了母愛的博大,他在文章結(jié)尾情不自禁地說:“可憐的母親呵,兒子因為有您這樣一位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才會感到驕傲,才會更加珍惜生命,才會更加堂堂正正、認(rèn)認(rèn)真真地活著!其實,生命并不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珍貴更神圣的東西,那就是——仁愛和孝道!”
      《往事那片云》第四輯是一輯專欄文章精選,其中一組“襄江夜話”分別談“幸?!?、談“誠信”、談“友情”、談“愛情”、談“婚姻”、談“家庭”、談“超脫”,這是一生坎坷的古稀老人對人生的回味和咀嚼,篇篇都情趣俱佳而又詞意兼美。一個一生辛酸的人來談幸福,飽經(jīng)世態(tài)炎涼的人來談友情,一直在失意潦倒中徘徊的人來談超脫,的確能見人之所未曾見,能言人之所不能言,從文風(fēng)到文境無一不讓人耳目一新?!断壬n》記他的啟蒙老師韓世杰先生,把韓先生學(xué)識的淵博、為人的正直、個性的怪僻、心地的善良和處世的孤傲寫得活靈活現(xiàn),表達了他對老師由衷的感激和真摯的懷念。
      我想特別談?wù)劥藭械纳⑽摹栋⑻m》,這篇文章被選入湖北省鄖縣中小學(xué)自主開發(fā)教材,寫的是農(nóng)村姑娘與城里小伙的愛情故事,文字別致清新,愛情純樸甜美。文章一起筆就說“村莊很小,只是一個院落”。我想如今大概只有這樣的小山莊,才會出現(xiàn)老芨筆下那種純情姑娘?!澳悄甑恼鲁跛模┫碌煤艽蠛艽?,把整個村莊和通向村莊的路都掩埋了。那條彎彎的小河也消瘦成了一根細細的黑線;這樣細細的黑線是纏綿的,將阿蘭的村莊繞成了那個男孩永遠也解不開的情結(jié)。”“此刻,阿蘭正站在遠離村莊的山口,翹望著遠方被大雪掩埋的那條小路。她穿著一身白色的絨衣,像有意要和這白色的世界融為一體;她頭上戴著一頂用紅毛線織成的風(fēng)雪帽,這頂風(fēng)雪帽像一把燃燒的火炬,將寒冷的冬天映得一片燦爛?!比藗兒茈y想到如此清麗纏綿的文字出自一個老人之手?!鞍⑻m專揀像瑪瑙一樣的紅色石子,她說,這像男孩晶瑩火紅的心;男孩專揀釉黑發(fā)亮的石子,他說,這像阿蘭美麗明亮的眸子?!弊x到這里人們還以為,這是一個美麗的愛情童話??墒?,文章結(jié)尾處突然筆鋒一轉(zhuǎn):“許多年,許多年過去了。早有孩子把阿蘭喊媽,也早有孩子把當(dāng)初的那個男孩喊爹。不過,他倆在各自新婚時所面對的,卻是另一個男人和另一個女人?!闭?dāng)我們要為阿蘭與小伙愛情結(jié)局感嘆欷歔時,作者又意外地轉(zhuǎn)折騰挪:“少年弟子江湖老,紅粉佳人兩鬢斑。我想:阿蘭和那個城里的男孩雖然老了,但他們共同編織的故事卻沒有老,并且依舊年輕。——有桂花樹作證?!崩宪负苌瞄L經(jīng)營文章結(jié)構(gòu),在平緩處陡轉(zhuǎn)形成波瀾,使此文柔婉而不庸弱,峭拔中又富于情韻。當(dāng)然更讓人叫絕是他對人生和愛情的新奇體驗:人生難免許多遺憾,愛情卻永遠常新。愛情的美麗不在于它那大團圓的結(jié)局,而在于它那純潔銷魂的過程?!叭瘴绠嫶瑯蛳逻^,衣香人影太匆匆”,正是有很多遺憾很多偶然,愛情才顯得那樣動人美麗那樣值得珍惜。一個青年作家也許能將愛情寫得像老芨一樣美,但很難把愛情寫得像老芨一樣深。
      還有那篇《病房散記:當(dāng)生命進入“聲嘶”之秋》,寫他面對疾病和死亡時的從容淡定。要一個人看輕名利已經(jīng)很難,要讓他看輕生死就更難。古人說“俗網(wǎng)易脫,死關(guān)難避”,能夠超脫富貴利祿的人,未必能夠超脫個人的生死。老芨在切除腫瘤時還輕松談笑,手術(shù)后一個朋友發(fā)來短信問候:“現(xiàn)在傷口還疼不疼?瘤子到底有多大?”你聽聽老芨回復(fù)的短信是怎么說的:“術(shù)后也不怎么疼,可能令你很失望,瘤子不大,切成片還湊不夠一盤下酒菜?!边_到了老芨這種人生境界才算是真正的瀟灑。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边@份從容瀟灑不是得之書本學(xué)習(xí),這是他苦難的人生賦予他的覺解與智慧,這是長期“向死而在”給他的回報。
      最后我想和老芨談點自己大惑不解的地方:他在這本隨筆集中幾次引用余秋雨的話,我認(rèn)為余秋雨那些話不應(yīng)該拿出來見人。余秋雨先生的人品我不能妄下斷語,但他的文品實在不敢恭維。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到自己對余先生文章的感受,這里引出來與老芨商討:“前些年,余秋雨被熱炒的時候,我翻過他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此后一見到余秋雨寫的東西就反胃,我至今還沒有讀過比他更矯揉造作的文字。余先生文章中的夸張,就像女孩經(jīng)過整容后的眼睛大得極不自然;文中每一個比喻的年齡至少有八百歲,全都老掉了牙;文中那些時髦的新詞,就像一個土氣的家伙穿時裝趕新潮,又俗氣又好笑。我特別怕他在文章中故作高深狀,時不時發(fā)出《千年一嘆》。幸好余秋雨像時裝一樣早已過時,否則,不知要敗壞多少人的閱讀趣味?!蔽医ㄗh老芨將所有有關(guān)余秋雨的引言全部刪掉,這些引文在老芨的優(yōu)美文字中像一個個丑陋的補丁。不知老芨以為然否?
      我和老芨一直緣慳一面,但他在博客上斷斷續(xù)續(xù)讀過我一些雜文,我們之間可以說神交已久,他與我的老同學(xué)楊愛華又是知交。我很少給別人的著作寫序,即使我的博士生出書也是能推則推,但老芨向我索序哪敢敷衍推脫,一是與他本人和與老同學(xué)的友情,一是他的作品給了我審美上的無窮快感,一是我從他的人生中學(xué)到許多寶貴的東西。他年過古稀仍然“聞雞起舞”,我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卻滿身暮氣。再到十堰我一定要和他飲酒三杯,向他討教如何永葆自己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
      《文心雕龍·才略》論及馮衍時說:“敬通雅好辭說,而坎壈盛世,《顯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弊x著老芨這本即將付梓的《往事那片云》,我想起了陳衍《宋詩精華錄》中對陸游《沈園》的詩評:“無此絕等傷心之事,亦無此絕等傷心之詩。就百年論,誰愿有此事?就千秋論,不可無此詩?!本推淙松_到的境界而論,就其一生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來看,我覺得老芨配得上他所遭受的苦難,他更對得起不斷給他施加苦難的人世。
      劉勰“蚌病成珠”這句話,移來論老芨也許更合適些。
      是為序。
                                                       2012年9月10日教師節(jié)于
                                華師南門劍橋名邸楓雅居

        注:戴建業(yè),男,1956年生于湖北麻城?,F(xiàn)為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古代文學(xué)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古代文學(xué)學(xué)科組長、學(xué)術(shù)帶頭人,臺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xué)、陶淵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wù)
      竹山便民服務(wù)
    •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