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縣十五屆人大代表、清泉村支書方勇
● 葉永森
走進寶豐鎮(zhèn)清泉村,這里的路通了,12.5公里的寶豐至新茶晴雨通車的沙石公路全線貫通;這里昔日禿山變綠了,400畝冬棗己在清泉二高山“安家落戶”;這里的人民離小康目標越來越近了,百分之八十的農戶通了電視、電話,百分之六十的農戶住上了新磚瓦房和小洋樓;這里社會和諧、民風淳樸、安康,成為名符其實的清泉之地。
如今的清泉村,老百姓改變了肩挑背托的歷史,能走上一腳平路,能看上電視、通電話、住洋樓,這一切的變化,人們無不感戴這里有一位執(zhí)著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人大代表,老百姓的貼心人。他,就是縣十五屆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方勇。
一碗水端平,做擁有公心的表率
莫看一位官無“品位”的村干部,黨的富民、惠農政策全靠他們落實到人民群眾中去,影響著黨群干群關系,關系到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作為一個村干部整天與群眾打交道,群眾的雙眼時時處處就把干部盯著在,要得到群眾的贊成,就要有公心、做啥事都要一碗水端平。方勇深有感觸的說。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了許多惠農政策,特別是“兩補一降”政策,直接關系到群眾利益,也激發(fā)了老百姓的種糧熱情。為使真正種糧農民得到實惠,方勇對全村每家種了幾畝水稻、多么畝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都通過群眾會評定,應補助多少糧種款公開上墻,接受群眾監(jiān)督。他有位親戚去年初全家外出打工,田沒種地沒耕,充著兩家不是外人,私下找他要補助。方勇說我們兩家是不是外人,對我來說,全村老百姓都不是外人呀!你田地沒種,群眾都看在的,若給你補助,全村群眾能答應嗎?這不是把中央精神念歪了嗎?被他婉言拒絕。在補貼兌現時,有的村干部要求把補助款抵扣農業(yè)稅,免得一手給群眾,另一手從群眾哪兒又要收。方勇十分腦火地的說,把中央種糧補貼兌現給群眾是我們當干部的義務,種田地交農業(yè)稅是群眾的義務,是兩回事,他堅決不同意這樣做。正是方勇這種落實政策不走樣,做任何事一片公心的作風,贏得群眾的贊成。在去年秋季農業(yè)稅收繳工作中,在不到兩天時間里,全村群眾主動交清稅款,群眾的行動給了最好的詮釋。
帶著群眾干,做傾心為民的公仆
人民群眾是最實際的,也是最通情達理的,誰親近他們,誰疏遠他們,他們腰里是揣有一根秤桿子的。清泉村有個叫徐尚志的啞吧,一家四口人,缺智力,致富無路子,好在不缺勞力。方勇主動把他確定為自己的結對幫扶對象,在方代表的筆記本上,除有全村的發(fā)展計劃外,還有一項專門為徐尚志家制定的發(fā)展規(guī)劃,種糧多少畝,種植冬棗多少畝,養(yǎng)幾頭豬多少只雞等等都有詳細記載。徐家每年的春秋兩季種子、化肥都是方勇親自買好送到家中。徐尚志也習慣了,一有困難都要找方勇,方勇也樂而不煩的為他辦事。這位啞吧,逢人便伸出大拇指,夸贊這位能為他辦事的好代表。不僅僅一個徐尚志“無言”表達謝意,五組賀祥去年要買一頭耕牛,苦于一時錢籌不夠,便找到方勇為他擔保貸款,方勇沒說個不字,就為他辦理了擔保手續(xù),解決了他的春耕之急。全村何至徐尚志、賀祥十分感戴方勇,據統(tǒng)計全村己有百分之六十的農戶在發(fā)展黃姜產業(yè)中,都是由這位人大代表擔保貸款的,帶動了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清泉村要想富起來,源頭在山上,山上要富起來,只有走林特產業(yè)化之路。方勇針對全村林地面積大,林業(yè)產出比重所占份額小,骨干品種不突出,主導品種不明確的實際。他在廣泛深入的調研,請林業(yè)技術人員實地踏勘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以金銀花、木瓜為主的木本藥材,以核桃、冬棗為主的干果林特產業(yè)發(fā)展思路。去冬,從山東引進的冬棗,他手把手的教農民如何栽植,如何用稻草、塑料紙包扎防寒過冬,400畝的冬棗現己吐露嫩芽,茁壯生長。如今清泉,入眼的是綠樹蔭蔭,入耳的是鳴鳴啾啾,平疇遠走,明居掩映,欲幽得幽,欲適得適……好一個怡情冶性的區(qū)宇,好一派悅意散情的田園風光.
胸懷著大局,做參政議政的代表
多年最基層的農村工作,給方勇感受最深的是:當干部就要做人民的公仆,當好代表就要當好人民的耳目,只有把人民的意愿時刻放在心上,永遠不忘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尊重和信任。
方勇無論走到那里,干啥事,身上總少不了帶著一樣東西——那就是一本民情筆記本。翻開他的筆記本,筆筆記錄著群眾的憂事,頁頁承載著人大代表與選民群眾的殷殷深情,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是他虔誠赤熱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架起了一座座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每年人代會召開之際,他都要向大會議案聯絡組遞上厚實的建議或親自撰寫的議案。然而,閉會期間,他依然惦念著,關注著群眾,還有哪些意愿尚未滿足?還有哪些方面急需溝通?他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著群眾的要求和建議,別人說他每年的建議和議案質量特高,殊不知這是厚積薄發(fā)!
2004年3月在寶豐鎮(zhèn)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他提出“關于擴修寶豐至新茶公路”的建議、引起了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去年夏天組織雙壩、雙豐、新茶等16個村的勞力,投工達16萬個,投資240余萬元,高標準修復擴寬寶豐至新茶12.5公里的礦山公路,使4個村4000多人告別了昔日行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運輸難歷史。
作為一個縣人大代表,方勇的思想境界不局限在一村、一鎮(zhèn)狹小圈子,而是胸懷著縣域、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大局。2005年元月,在縣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他提出“關于修通天寶至竹溪馬家河斷頭路”的建議,他充分闡述了打通該斷頭路,可連接竹溪、竹山兩縣縣情,可致富4個村老百姓,可解決3萬多人行路、運輸難,可使兩縣邊界老百姓的農產品運得出去,農用生產生活資料買得進來,一舉四得的好處。這個建議得到了縣委書記書記的充分肯定,納入了2005年通村公路計劃,正在著于實施。
方勇這位情系百姓的人大代表,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實干寫出了人生的絢爛,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作了肯定回答。他先后多次被評為“縣優(yōu)秀共產黨員”、“寶豐鎮(zhèn)先進工作者”、“五好人大代表”。面對榮譽,方勇沒有半點懈怠,他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肩負著一個人大代表的責任和使命,向新的更高的境界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