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河
李 俊
我的故鄉(xiāng)在官渡。官渡位于堵河上游,上接堵河源,下至上庸鎮(zhèn),堵河在官渡境內有50里水路,這一段河流也稱官渡河。正是有了這條河流,才有了官渡,才有了今天的官渡鎮(zhèn)。
官渡以山奇、水秀、風光美而聞名于世。據縣志記載:官渡境內有大小河流、溪水40余條。最為有名的有三條河,那就是神秘的武陵河、幽靜的百里河和歡暢的鐵峪河。
武陵河之神秘,在于她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原型,據史料記載和近年來的專家學者考證,這里確系武陵真源。是否真源對于土生土長的官渡人已不特別重要,重要的是武陵河內確實有令世人驚嘆的自然風景。
武陵河全長60余里,發(fā)源于竹溪,出口于官渡境內的驢頭峽中,橫穿莽莽大山,如同神斧將大山硬生生劈出一道縫隙。河內有4條峽谷最為有名,每條峽谷長百丈、高千仞、寬不過數丈。舉目仰望只見一線青天,非正午時分難見陽光,千仞絕壁,令人望而生畏。峽谷內水流湍急,轟然有聲。時有鳥鳴猿啼,更添幽深與神秘。
百里河是官渡境內最長的一條河流,源于房縣,在官渡匯于堵河,是否真有百里,近來有專業(yè)人士進行過探測,結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說百里河是條幽靜的河,最主要的理由是她的原始。千百年來她從連綿群山中走來,千回百轉,自然流淌,無人驚擾。如同大山中生長的村姑,清純、自然、美麗。這里的山自古以來都未經開發(fā),生物自然生長,自生自滅,保持著原始生態(tài)。這里山大人稀,道路崎嶇,在沒有修通公路之前少有人進出,方圓百里,住民不足千人。這里的河水四季清冽,清得可看到水中的石子兒和小魚兒。炎炎夏日,座在河邊的青石上,掬一捧甘泉品飲,摘一把野花聞香,聽幾聲鳥叫解乏,唱幾嗓山歌抒情。這該是何等的享受?近年,官渡政府欲將此河開發(fā)成人們度假休閑的風景區(qū),完善了河內的一些基礎設施,但沒有絲毫破壞河內的原貌和原始生態(tài),這一點從理念上是值得肯定的。也許,不久的將來這里真能成為湖北的一大景點。
說鐵峪河是一條歡暢的河,這是我自己對她的定義和評說,因為我就出生在鐵峪河畔,是鐵峪河水哺育了我,她承載了我太多童年的回憶和歡樂。
小時候聽老人講,鐵峪河的源頭在房縣中壩鄉(xiāng)的大山里,是一個嵌在崖壁上的石洞中流出的水,當地人管這石洞叫魚洞子。據說每年春天第一次打春雷的時候,魚洞內就向外涌魚,每逢此時,三里五村的百姓都要提著竹筐、背著背簍到魚洞外接魚,雷聲響過后,半尺長、尺把長的魚就從洞中涌出,人們就在魚洞下方接,有的一家可接到上百斤鮮魚。有錢魚、桃花魚、鯰魚等。但我卻沒有親手接過魚,這也成了我一生中的期盼和遺憾。
鐵峪河上游叫儲河,在房縣境內,流經官渡鎮(zhèn)的鐵牛村和小河村,全長約80華里,由于支流較多,河水充沛,漲水時可行舟、放排,平時亦可灌溉良田萬頃。河道曲折連環(huán),但河水較平緩,在鐵牛村隨意一彎,彎出一個小盆地,也造就了一道天然風景。
小時候,我和伙伴們每年有一半的時光都在這河水的懷抱里度過。每逢夏日,一過正午伙伴們就會奔走相邀下河洗澡、摸魚。一到河邊,一個個都迫不急待的脫掉衣褲扔在岸邊,光著屁股“撲通、撲通”跳進水里,就象一群鴨子被人趕進水里一樣,河面上全是游動的小腦殼。游完了水就開始摸魚,那時河里的魚特別多,站在水中就有魚撞你的腿、咬你的腳。我們在石縫中、石板下、沙窩里摸魚,有時還扛著斧頭、錘子到河里砸魚,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獲,每次都有著同樣的快樂。
我是官渡人,官渡的青山綠水、人文風情讓我留戀也令我驕傲。而這故鄉(xiāng)的河更是讓我日思夢縈,如果有生之年有條件的話,我想將這40多條溪、河認真的尋訪一次,因為,這些河流不僅僅流進我的心里,而是流在了我的血液里。
配音:郭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