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幾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靠黨的好政策和自己的一雙手,日子越過越好了?!痹谧约揖G油油的茶園里,得勝鎮(zhèn)文峪河村三組村民陳耀喜笑盈盈地說。
陳耀喜今年55歲,2001年,他在河南一家煤礦務工時,因塌方事故被石頭砸斷了右腿,落下了嚴重的后遺癥。妻子與他同年,也體弱多病,兩人生活十分困難。
受傷之后,陳耀喜開了一家小雜貨店,靠售賣一些農(nóng)資和日用品維持生計。后來,由于生意差,他找到村委會,低價承包了10畝半荒蕪茶園。
在陳耀喜的精心照料下,10畝茶園逐漸煥發(fā)生機。但因為缺乏龍頭企業(yè)帶動,村里又沒有加工廠,茶園效益一直不明顯。村民們都把采到的鮮葉送到幾十里外的圣水公司去賣,陳耀喜腿腳不便,只好自采自炒自銷。技術有限,加上沒有包裝,銷售渠道有限,最好的時候,陳耀喜也只能獲益八九千元,勉強維持生計。
2014年,精準扶貧全面啟動,陳耀喜被評為貧困戶。包保干部和鎮(zhèn)村干部為他詳細講解了政府鼓勵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各項獎勵政策,他決心干出一番事業(yè)來。
當年6月,文峪河村成立了竹山縣得峰茶葉專業(yè)合作社,建成了日產(chǎn)干葉近千斤的茶葉加工廠。對入社茶農(nóng),合作社免費提供農(nóng)資和技術指導,鮮葉可即采即售。陳耀喜果斷入社,加強茶園管護。同時又在村委會支持下,低價購入了5頭小牛犢和幾只小豬仔養(yǎng)了起來。
在陳耀喜的精心養(yǎng)護下,茶園長勢越來越好。第二年,他光售賣鮮葉的收入就達到了2萬余元。
去年,在合作社的技術指導下,陳耀喜家的10余畝茶園再獲豐收,全年收獲鮮葉800余斤,收入3萬余元。再加上發(fā)展產(chǎn)業(yè)所獲的18000元獎勵資金,陳耀喜一家越過貧困線,順利摘掉了貧困帽。
今年,在種植10余畝茶葉的基礎上,陳耀喜又種植了4畝魔芋,母牛又生下了一頭小牛犢,家中牛存欄已達6頭,他還養(yǎng)了兩頭豬,50多只雞,日子將會越來越好。(張 成 何金剛 陸龍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