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竹山故事
我們?yōu)槟窒硪粋€故事
留一段記憶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等待一場雪
作者:侯金玉
已經進入深冬,小城仍然沒有下雪。和許多人一樣,我在等一場雪,就算不酣暢淋漓,來點小雪也好。
雪花是冬天的標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沒有雪的冬,不是我心中的冬。
我在鄉(xiāng)下長大,小時候,雪總是不期而至。樹葉落得差不多了,寒風把手腳吹裂了,就知道雪要來了。
早晨醒來,感覺比平時亮堂許多。“下雪了,快起來?!?大人一聲吆喝,便一骨碌爬起來,不等穿整齊,匆忙下地,拉開窗簾,那耀眼的白將大地裝點成了白色的童話世界。飛跑出來,哇,好大的雪呀。院子里厚厚一層,石凳、草垛、果樹上都戴著柔軟的雪帽,像一個個雪人。菜園里的菜,大都藏起來了,只有白菜們沒法躲,還露出些許綠色。院子邊的竹林,有的被壓彎了,有的葉子探出頭,綠如翡翠,更有一種韻味。遠處山崗,白茫茫一片,田野上的道路、溝埂、池塘都消失了,天地渾然一色,那是雪的白啊。
雪來了,孩子們就有了樂趣。
比賽是常有的,雪為孩子們提供了工具。用樹枝在雪地上寫字,比哪個寫得好。在雪地畫畫,比哪個畫得像。堆雪人,看誰堆得高,堆得像。滾雪球,看哪個滾得大。不在乎輸贏,只有樂趣。
合作也是常有的,逮麻雀就要團結一致。找來一個大篩子,用一根棍兒支起來,下面放上包谷或米粒,棍兒上系上繩子,一切準備就緒,把繩子牽出去,遠遠地躲避起來,屏住呼吸,哪個都不敢發(fā)出聲響,只等麻雀自投羅網。大多時候,在麻雀還在“猶豫不決”時,“誘餌”已經被雞們搶光了。拿棍子攆雞,反被大人呵斥,伙伴們作鳥獸散。
嬉戲是保留節(jié)目,雪是好武器。打雪仗最熱鬧,幾個小伙伴分成兩個“戰(zhàn)隊”:一隊號稱“八路軍”,一隊扮“鬼子兵”。用棍子在雪地上劃出交戰(zhàn)的距離和警戒線。交戰(zhàn)之前,雙方士兵各自用手捏雞蛋大小的“雪球彈”,準備作戰(zhàn)武器。戰(zhàn)斗開始,士兵們抓起“雪球彈”,猛力向對方投擲。頓時,“雪球彈”飛來飛去,戰(zhàn)場亂作一團。哪隊武器充足、投彈手技術高,哪隊就會笑到最后。戰(zhàn)斗結束,伙伴們個個身上“帶彩”,小臉小手凍紅了,頭發(fā)被雪浸濕了。大人們象征性地罵幾句,伙伴們便跑開了。
搞惡作劇也是一種樂趣。上學路上,悄悄躲在樹后,等同學走近,使勁搖晃,雪花瞬間落了同學一身,免不了又是一場打鬧。課間,抓一把雪,悄悄塞進同學的衣領,剎那間尖叫聲、歡笑聲,一浪高過一浪。
雪大了,干不了農活,大人們正好休息。院子里的女人們約在一起做針線活,納鞋底,做鞋幫,繡花,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拉家常,誰家新娶的媳婦長得俊,誰家的姑娘和誰家的小伙子相好……你一出,我一出,話總說不完,直到傳來“媽,快回來做飯,我們餓了”的呼喊,女人們才各自回家。男人閑不住,或是修農具,或是扭包谷(把包谷粒從棒子上褪下來),或是把柴火鋸成小截,或是磨面……雪,是冬天的一道菜,而且是一道硬菜。
雪夜,圍坐火塘邊,其樂融融。孩子們纏著大人講古今兒,《岳飛傳》《楊家將》《隋唐演義》,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聽得孩子們如醉如癡。鄰居踏雪而來,吱吱嘎嘎推開門,被主人讓著,在火塘邊坐下,烤洋芋,烤紅薯,烤包谷。聞著香味,孩子們再也沒有心思聽故事。小屋被雪溫柔地包裹起來。
那時候,冬天有冬天的樣子。
冬已漸深,我在等待,等待一場雪。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發(fā)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綜合廣播調頻(FM)96.8兆赫節(jié)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作者
侯金玉,縣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市作協(xié)會員,現就職于縣交通運輸局。
朗讀者
萬蕊志,長江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系大二學生,現于竹山縣融媒體中心實習。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作者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