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竹山故事
我們?yōu)槟窒硪粋€故事
留一段記憶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關(guān)于堵河的一些念想
作者:楊帥
時隔六年,我又一次駐足堵河河畔,望著她悠悠遠去,奔赴漢江。
她依舊那么清澈,甚至比六年前更加清亮?;叵肫鸬谝淮我姷剿臅r候,我剛從那個很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考進縣里的一中。才念高一的孩子哪里懂得兩年之后學業(yè)的繁重,于是乎,每個周末總想著進城里耍耍,見見之前從未見過的世面,除了鉆進某個飯館吃點自己喜歡吃的打打牙祭外,我也喜歡沿著河堤隨機在哪個缺口處下到堵河邊,漫無目的地溯游而上,或是順流而下。
堵河沿線濕地公園
我是如此的喜歡這條河,喜歡掬起一捧河水感受無盡的清涼,亦或是就那樣靜靜坐在河邊,看著她不斷奔涌向前,尋找自己內(nèi)心的一片寧靜。我喜歡她從從容容,不慌不忙,喜歡她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更喜歡她極致柔情,清澈無暇。水面雖不及長江寬廣,流勢亦不如黃河磅礴,但她是入我眼里的第一條河,第一個大水面。
剛出生那會兒,算命文化在祖輩中很是盛行,家里請來的算命先生根據(jù)我的生辰推演命格,說我命中缺水,于是想了個辦法,在乳名中加一“波”字,補一補命格五行里缺掉的水。對于這些,我自然知道是爺爺奶奶的疼愛,卻也是不信這些。但很巧合的是,我很喜歡水,喜歡江河,喜歡水利萬物而不爭的謙遜大氣,也喜歡水滌萬物而不濁的典雅素凈。
縣城俯瞰圖
往后的歲月里,一有機會我總?cè)ピL川問河,去過東湖西湖,也見過漢江長江,他們都很壯觀美好,有水天相接,有寬廣無垠,有浮光躍金,也有枯榮掩映,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后細細想來,那些動人的景色,終歸是對慕名而去的客人的獎賞,于他們而言,我只是暫時為美景所折服的看客,而不是像當?shù)卦∶褚粯?,彼此陪伴很久的知心朋友。所以我很清楚,只有心中那條河,才真正屬于我。
堵河在竹山特色方言里的音韻并不如普通話里的優(yōu)雅好聽,但就是一聲“斗活”,把竹山人民深厚的感情融進了這悠悠河水里,流淌在千年的歲月里,流淌在一河兩岸之間。她本是一條河,后來成了一位母親,一首詩,一支歌。
縣城俯瞰圖
在一中求學生涯快結(jié)束的時候,一中的校歌也終于定稿面世了,很榮幸成為了第一批傳唱這動人旋律的畢業(yè)生,但就這些年自己的經(jīng)歷而言,好像也并沒有成為母校的驕傲。開頭的“巍巍女媧山,悠悠堵河岸”將這大山深處上庸古城中最壯美的景色悠揚托出,堵河,始終是竹山學子心中最美好的記憶。
高中畢業(yè)后,去往武漢繼續(xù)求學至今,已經(jīng)六年沒有好好看看這條河這座城了,年末得一閑暇,又像高中時那樣順著堵河悠悠漫步,卻發(fā)現(xiàn)時過境遷,心境與彼時相比,已是截然不同,成年后的世界,多了焦慮和不安,少了天真與爛漫。放眼遠看,這座城也早已不是六年前的模樣,河對岸逐漸成長為新城區(qū),潘口鄉(xiāng)也有了副中心的規(guī)模和模樣,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城市的公共服務(wù)也越來越便民貼心,欣欣向榮的城一如這淙淙向前的河,讓人感受到無盡的力量。
一條河,一根紐帶,連接著這座城的過去與未來。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zhuǎn)發(fā)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綜合廣播調(diào)頻(FM)96.8兆赫節(jié)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楊帥,竹山人,文學愛好者,現(xiàn)就職于廣信科教集團。
朗讀者:
夏甜,竹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quán),作者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