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握住你的手
作者:王雅琦
每個人一生中,要和無數(shù)人握手,和無數(shù)人相遇相知,你印象中最深刻的那雙手是什么樣的?纖細的?溫暖的?還是充滿力量的?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印象深處中的三雙手。
故事中,我握住的第一雙手,是粗糙的……那是2009年7月,我和幾個同學(xué)聚餐時,見到了皮膚黝黑、臉露血痕的老同學(xué)、新同事喻勇。當我跟他握手時,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雙手竟然如此粗糙,我不禁心生疑惑。
△喻勇(左)
“喻勇,你這是干啥去了?”“我啊,最近在溢水滾子坡搞森林資源一類調(diào)查,山上沒有路,我和同事只能鉆刺藤,扯芭矛開路,這不剛下山快讓我喝口水墊墊肚子,今兒啊就啃了倆饅頭!”我連忙給他遞來一杯水,看著那雙滿是血痕的手,我的心不由得一顫?!昂芴郯??”我皺著眉頭問他。喻勇?lián)u了搖頭,黝黑的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說:“小問題,過幾天就好了?!蔽蚁萑肓顺了?,他才22歲,剛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本是握著筆、捧著書的手,但此時握住的卻是荊棘藤蔓,他身上傷痕累累,是熱血青春的見證,更是務(wù)林人錚錚誓言的無聲詮釋!
而我握住的第二雙手,是僵硬的。2008年的10月,剛參加工作的我,第一次爬上了九華山林場的瞭望塔,疲憊的我握住護林員那雙僵硬的手時,我瞬間被震撼了。那是一雙常年被低溫和潮濕侵蝕的手,骨節(jié)粗大、皮膚干裂、握不成拳。對,這就是我握住的永遠無法伸直的第二雙手。
站在九華山林場瞭望塔的塔頂,方圓百里的森林盡收眼底,這是很美的一片林海,但這里常年低溫潮濕,人跡稀少,尤其冬天的時候,山上積雪不化,吃穿用度全靠人力從山下一步一步背上山頂,停電停水更是常有的事……
△李宗斌
就在這座環(huán)境惡劣、常年冷清的山上,卻有一雙銳利的眼睛時刻守望著這片林海——他就是九華山林場的護林員李宗斌。這一守就是整整40年,40年,老李巡山里程40余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10圈。他守住了這片林海,而那雙僵硬變形的手,則彰顯了一位護林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更代表了一代務(wù)林人傾注一生的奉獻。
而第三雙則是我沒有機會握住的手。新聞寫作老師操春林曾給我講述過一個人,陳正寬,人稱“竹山馬永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黨員,全國林業(yè)勞動模范,帶領(lǐng)群眾義務(wù)植樹。操老師說,這位老黨員雖然瘦但是他的手又粗又大,我想象著那到底是怎樣一雙手,多希望能夠握住他的手,說一句你好,可是我們始終無法從握手開始相識。
△陳正寬(左)
為了響應(yīng)政府的號召,近60歲的他帶頭植樹,他說,他為的是子孫后代的飯碗!老人有赤子之情,更有愚公之志,30年,他帶領(lǐng)群眾義務(wù)植樹10000余畝,開辦林場為全縣綠化荒山提供樹苗,興建苗圃闖出“高山育苗抗旱”新路子。
就在1985年,這位老黨員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在他遺存的日記中寫著:“我要堅持植樹造林,活著,要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的綠蔭。我是共產(chǎn)黨員,不圖金不圖銀,圖的是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大目標?!?/span>
從用余年播種希望的老黨員,到用一生守護林海的森林衛(wèi)士,再到不懼艱苦的有志青年,這三雙手讓我銘記在心,我想:這三雙手不正是千千萬萬個務(wù)林人默默奉獻的真實寫照,是三代林業(yè)工匠的接力傳承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是因為有那一脈脈珍愛樹木的反哺之情,一顆顆護佑森林的大愛之心,一代代森林衛(wèi)士的綠色接力,才使得我們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我是一名黨員,立志高擎黨旗,以榜樣之力握穩(wěn)生態(tài)建設(shè)接力棒,譜寫林業(yè)事業(yè)新篇章。我是務(wù)林人,我驕傲,我自豪。
作者:
朗讀者:
杜登艷,竹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quán),作者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