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章題
童年的游戲,總是那么有趣,好像怎么玩也玩不夠。
我的童年是在農(nóng)村度過的。20世紀(jì)七八十年代的農(nóng)村,物質(zhì)生活匱乏,沒有電視、電子游戲,沒有變形金剛,沒有豐富多彩的圖書,一場皮影戲或老電影能讓我們興奮好多天,沒有買的玩具,家長們也舍不得,玩具都是家長或自己就地取材做的,泥捏的、紙疊的、木頭造的,花樣很多。
那個年代,學(xué)習(xí)科目少,作業(yè)負擔(dān)很輕,學(xué)校和家長也不太重視學(xué)業(yè)。放了學(xué),把父母安排的活兒干完后,迅速按照約好的地點聚在一起,場院、馬路便成了孩子們的天下。有男有女,開始抓子兒、丟包兒、跳繩兒、踢毽子、滾鐵環(huán)、踩高蹺、打紙板兒、躲貓兒、過家家、逮羊兒、打陀螺、射箭……總之,物質(zhì)的匱乏并沒使我們的精神貧乏。
記憶最深的是“打仗”“丟包兒”“躲貓兒”“抓子兒”“過家家”“逮羊兒”……
打仗游戲就是由“孩子頭”把人分成敵我雙方,按照看過的電影情節(jié)安排好各自的陣地。演八路軍或解放軍一定要大義凜然,堅強不屈;演壞人的要鬼鬼祟祟,顯得很壞。壞人的角色一般沒人愿意演,要輪流演,或者要大家公認的外貌上確實合適的當(dāng)主演;充當(dāng)鬼子翻譯或參謀角色的,還要在鼻梁上架一副用秸稈做的眼鏡。準(zhǔn)備好后,“鬼子”指揮官一揮木刀,“八嘎呀路”,進攻開始了。經(jīng)過一番激烈戰(zhàn)斗,當(dāng)然是我軍勝利,后敵失敗。這個游戲演多了,使我從小就喜歡軍人,向往軍營。
“丟包兒”就是丟手絹?!皝G,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身后,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币蝗喝诉叧吚謬梢粋€圓。開始前,選出一人拿著手絹在圈外走或慢跑,坐著的小朋友們一邊拍手,一邊齊唱丟手絹歌。丟手絹的小朋友走著走著,趁別的小朋友不注意,悄悄地把手絹丟到一個小朋友的身后,然后裝作若無其事地繼續(xù)轉(zhuǎn)圈。如果丟下的手絹被該小朋友發(fā)現(xiàn),小朋友馬上拿起手絹去追趕丟手絹的小朋友。若丟手絹的小朋友被追上,就要站到圈中間給大家表演節(jié)目,表演后繼續(xù)丟手絹。如果丟手絹的小朋友已經(jīng)到了被放手絹的小朋友的位置,馬上坐下,該小朋友要繼續(xù)轉(zhuǎn)圈,把手絹丟到其他小朋友的身后……游戲在一遍一遍的拍手和歌聲中,反復(fù)進行,大家樂此不疲。
“躲貓兒”就是捉迷藏,一個或幾個人藏起來,另外一個或幾個人找。躲起貓來,總是那么趣味盎然,百玩不厭。找一個草垛,或一個角落,人鉆進去,外面通常用草偽裝好,兩只眼睛在草的縫隙間閃閃發(fā)亮,觀察外面的風(fēng)吹草動。“躲好了嗎?”外面找的人,喊上幾嗓子,沒啥動靜了,便開始搜查尋找。但也不能隱藏太深,像一位伙伴藏到一家無人老屋的棺材后面,沒有孩子敢去尋找,最后大家掃興散伙了,他只好自己灰溜溜地出來回家。這種集體活動要的就是一種團結(jié)合作,進退有度。
“抓子兒”就是抓石子,道具是石子,石子的大小和形態(tài)要與孩子們的手大小相符,要握得住,還要便于撒在地上滾散。精心選擇到一副好石子,就如同得了寶貝一樣,會精心保管并引以為傲?!白プ觾骸钡膱龅刂灰孛嫫秸托???梢砸粋€人無聊時獨玩,也可以在五個人以內(nèi)組局玩,主要是增強競爭性和趣味性。抓石子是不分男女的一種游戲。石子有5顆的、有7顆的,玩法有升級的,5顆子從一級到十級,7顆子從一級到二十級,也有積分的,滿分100分?!白プ觾骸?,道具天然,規(guī)則簡單,方式靈活,在那個年代,成了農(nóng)村孩子們最為喜愛的游戲項目。在家空閑時間,下課放學(xué)后,打豬草拾柴火的途中,大家可隨時隨地來一次抓石子游戲,游戲有多簡單和純粹,快樂就有多自然和滿足。
“過家家”就是兩個小朋友,組成一個家庭,一個當(dāng)爸爸,一個做媽媽,模仿大人的樣子,擔(dān)柴挑水、下地干活,過日子。作為男孩子最熱衷的就是做爸爸了,女孩當(dāng)然是在家洗衣做飯,干家務(wù)活。按照從早到晚的順序,裝模作樣地干。首先用樹棍、樹枝和雜草蓋起一間小房,便有了一個住的地方,在房子的周圍改田治地,一塊塊菜地、一塊塊莊稼地和一片片水田修理得整整齊齊。“過家家”就是小小的人兒,做起大人來,有板有眼,像模像樣?,F(xiàn)在回想起來,其實當(dāng)時最開心的,便是我也可以像爸爸一樣做事的成就感。那份成就感,讓小小的心里,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逮羊兒”就是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只是改變了叫法。是一種多人參加的益智娛樂游戲,在戶外或者是有一定足夠空間的室內(nèi)進行。由一個人扮“狼”、一個人扮“羊媽媽”,若干個小伙伴扮小羊。在游戲過程中,“羊媽媽”在最前面,后面帶著一群小羊,狼不捉羊媽媽。羊媽媽為了防止狼抓住自己身后的小羊仔,可以張開雙臂,左右移動,攔住狼不要抓捕住自己身后的小羊仔們。狼一旦突破防線,抓住最后面的小羊仔后,就算是狼贏了,被捉到的小羊仔要下場,關(guān)在“羊圈”中,游戲繼續(xù)。
好像總在我們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父母們出現(xiàn)了,看我們滿身滿臉的灰土,不由分說就是一頓數(shù)落或者責(zé)打。但我是屬豬的,記玩不記打,下次再玩,依然玩得不亦樂乎,挨揍的事,早忘到了腦袋后。對于孩子們來說,一兩次皮肉之苦,遠遠抵不過游戲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
有一次玩“躲貓兒”,聽到媽媽出屋外喊我,我快速爬到豬圈樓上鉆進草垛里躲著,大氣兒都不敢喘,生怕媽媽發(fā)現(xiàn)了,小伙伴們也都沒有發(fā)現(xiàn)我。直到媽媽的聲音遠了,我才從草垛里慢慢鉆出來,偷偷地溜回家。心里頭,有怕被媽媽識破自己的惴惴不安,也有成功躲過媽媽贏得游戲的歡喜。
孩子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那個時候的我們好像總有辦法,讓游戲玩出花樣,玩出名堂,玩得投入,玩得盡興。除此之外,當(dāng)然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我們游戲的方式也在改變。春天里小伙伴們集體出行挖野菜、打豬草、割牛草。夏天一頭扎到村里的小河里,戲水、捉魚逮螃蟹。秋天漫山遍野地找各種野果做零食。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滑冰,那時的雪似乎特別的大,冰也特別的厚。一年四季,我們這些農(nóng)村孩子,哪有閑著的工夫?在玩耍中分清了五谷雜糧,體驗了父母在田間勞作的艱辛,明白禽畜的生活習(xí)性并承擔(dān)了喂養(yǎng)責(zé)任。
重溫一遍兒時的游戲,心也變得異常柔軟,異常喜悅,在童年的游戲里,從來感覺不到光陰的流逝,感覺不到成長的煩惱。
再看看現(xiàn)在的孩子,小小年紀(jì)戴著大眼鏡,奔走在各種補習(xí)班、特長班之間,我既羨慕他們今天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又同情他們在忙忙碌碌的學(xué)習(xí)中失去了更多自由和快樂!
是的,他們有動畫片看,有各種洋娃娃、玩具做伴,有生動形象的電子游戲可以盡情參與。今天,我們那個年代的那些童年玩具、游戲也多已失傳,有點遺憾。真心地希望現(xiàn)在的孩子能有時間享受屬于他們的美好童年,物質(zhì)的豐富代替不了精神的孤獨!
(作者單位:竹山縣退役軍人事務(wù)局)
![相關(guān)新聞](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9_1629.jpg)
![今日竹山云超市](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8_8885.jpg)
![](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