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庸城春天一桌綠
作者:張雅屏
立春到來春風暖,春光明媚花兒俏,春筍尖尖入菜肴,春筍炒肉香又鮮,美味佳肴等著您!
作為祖祖輩輩土生土長的竹山人,我對小城最大的眷念莫過于“吃”了。尤其是春天這個季節(jié),各種野菜紛紛從土里探出頭來,伸展她們的腰肢,長出肥嫩的莖葉,為山野平添春色,讓庸城大地更加芬芳。閨蜜相聚時,舉杯暢飲,對著滿桌色香味俱全的綠色食品大快朵頤,醉眼朦朧中,我總是酒興大發(fā):閨蜜們,退休了一起創(chuàng)業(yè)吧,我們抱團養(yǎng)老,錄播舌尖上的竹山……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春光明媚的周末,邀上三兩知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直奔鄉(xiāng)野,美其名曰“踏青”,其實主要目的是拍照和挖野菜。既鍛煉了身體,又收獲了原生態(tài)食材,一舉幾得。我們漫步鄉(xiāng)野和溪水河畔,隨處可見鮮嫩的野臘菜、翠綠的薺菜、灰灰菜、開著黃花的蒲公英。矮山坡上,還能摘到鮮嫩的香椿、紫色的葛花,還有含苞待放的槐花,再到菜地旁邊,用小鏟挖一把沾滿泥土的蒲公英(我們也叫黃花苗),扯一把地耳根,驚呼一聲,齊活了!
太陽有點大的時候,我們也就滿載而歸了,采摘回家,簡單加工,便可享受春天的美味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平凡的野菜從古到今,激發(fā)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靈感,翻閱古詩詞,讀來令人陶然忘憂、兩頰生香。
首先聊聊薺菜。薺菜在我們這里叫“地米菜”,算得上野菜中的佼佼者了。她生命力強,總能迎著風雨蓬勃生長,這也是今天收獲得最多的野菜。掐去老葉子,挑選干凈,鍋里水燒開,滴幾滴油,薺菜放開水里打個滾兒就趕緊撈起來,過冷水漂一下,擠干水,剁碎加雞蛋碎或者新鮮的五花肉碎,調(diào)制成餃子餡,春卷餡,都是不錯的選擇,晚餐的主食也就解決了,多余的還可以用保鮮袋裝著,冷凍在冰箱里,下次繼續(xù)做餡,只是會少了些許清香。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灰灰菜、折耳根是今晚的涼菜,下酒的絕配?;一也讼锤蓛艉箪趟?,加生抽、鹽、蒜泥、辣椒等佐料,再淋一勺燒熱的香油,就那么滋啦一聲,香味就能飄多遠。而折耳根就無需焯水了,直接拌佐料,加花椒,蔥姜蒜,香油一潑,那味道簡直是絕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再敘香椿芽,想必大家都喜歡吃香椿芽炒雞蛋吧?鮮嫩的香椿,挨刀切碎,直接倒入雞蛋液碗里,攪拌均勻,鍋里多放點油,翻炒成金黃亮色的一張大餅,鏟子隨便戳碎,出鍋就是香飄四溢了!葛花和槐花也是需要焯水后食用,隨便搭配雞蛋、臘腸都是不錯的選擇,味道絕對杠杠的。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竹筍也是竹山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食材。筍的吃法巨多,鮮筍搭配煙熏臘肉,必是一道極好的下酒菜,一塊半肥半瘦的臘肉入口,那滿嘴的油香啊,絕了!曬干的筍存放到冬天燉臘豬蹄又是一道美味佳肴,還有筍干臘肉包子絕對是冬天里最暖心暖胃的美食。再來一道本地蒜苔爆炒肉絲,加一點紅辣椒絲點綴一下,色香味就都有了。如果客人多,覺得小菜不夠,那就再來一盤翠綠的萵筍絲,爽口下飯。于是乎,一桌綠色時令蔬菜盡收眼底,葷素搭配,讓人垂涎三尺。
人間四月天,此刻春光正好,野菜正鮮,切莫辜負了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讓我們走出家門,走進田野,賞春景,采野菜,嘗春鮮吧。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綜合廣播調(diào)頻(FM)96.8兆赫節(jié)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作者:
朗讀者:
杜登艷,竹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quán),作者自行負責。
作者:
朗讀者:
杜登艷,竹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quán),作者自行負責。
作者:
朗讀者:
杜登艷,竹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quán),作者自行負責。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zhuǎn)發(fā)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梢韵螺d“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綜合廣播調(diào)頻(FM)96.8兆赫節(jié)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