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国产对白在线精品|97久草视频在线|99国产在线宅男|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首頁 > 堵河文苑
    中國著名作家竹溪采風系列之八——竹溪三魅
    發(fā)布時間: 2023-06-16 22:42 來源: 竹溪文學 編輯:李丹陽
    字體大?。?
    打印
    返回

    竹溪三魅

    梅潔

    之一  走不出的“水世界”

    從竹溪歸來很久了,但我仿佛一直沉浸在巴山深處那一條條、一彎彎河流織就的“水網(wǎng)”中不能自拔,那奔騰的、歡笑的、寧靜的、咆哮的,那一瀉千尺的、一臥如鏡的、無處不在的竹溪的水啊……

    應邀從哈爾濱、北京、鄭州、武漢、湖南、江西、海口等地前來參加采風活動的12名作家來到了竹溪國營綜合農(nóng)場營盤山下。站在農(nóng)場白墻黑瓦、紫紅廊柱的房前遠眺,巴山在視野里層巒迭障,四月的茶園如凝固的綠色波濤,搖曳的青竹、燦然的海棠花,萬千的林木、藤草覆蓋了一座座山的巍峨,染綠了營盤山四月的春光。



    屋前的營盤溪奔流不息。我每每駐足在溪邊,默默地注視那奔騰的溪水撞擊卵石的歡樂,靜靜諦聽如歌如吟的水聲。我是對水特別敏感的人,幾十年里我都在牽掛這世間的水,我用20年時間書寫三千里漢水北送的事情,我知道鄂西北故鄉(xiāng)的水在怎樣解救中原、華北、京津的水困境,我知道故鄉(xiāng)的水是北方2億人的“大水井”,我更知道這水里的苦難與奉獻、水里的命運與故事。站在營盤溪的石橋上,看河水奔騰而去,我總在想,千古不息、清澈如瓊的營盤溪水,你從哪兒流來?又流到哪兒去?是流入漢水么?若是流入漢水,那你肯定也已經(jīng)三千里北上了?。??

    我們一行下榻在海拔1000米的綜合農(nóng)場楊家朳分場。到達的第二天上午,農(nóng)場年輕俊朗的書記劉滿東和竹溪的朋友便帶領我們攀登海拔2375米的營盤山。沿石砌棧道登山,只見石棧道兩旁茫茫林海、綠濤滾滾,樹蔭下陽光搖曳著斑駁,似一朵朵跳躍的精靈;落在花萼、枝葉上的露珠,在陽光下閃爍著鉆石般的光芒;草木彌漫著清香,樹桿上毛茸茸的青苔忍不住要輕輕去撫摸;有鳥兒“咕咕、吱吱”的鳴唱從林深處傳來,有不知名的蟲吟在腳前響著……此刻,站在營盤山棧道廊橋,我伸展雙臂,盡情感受濃濃的負氧粒子環(huán)繞的萬般清新舒爽。

    石棧道兩旁,兩溪山水歡跳著奔涌而下,跌出無數(shù)銀色水花。我問隨行的竹溪作協(xié)主席楊懷玉,這山水從哪兒流來,流到那兒去?懷玉說,這水發(fā)源于營盤山,流入山下的石板河。我問營盤溪的水流向哪里?懷玉說,竹溪有幾百條大小河溪,最終大部分都流入堵河。堵河是漢水最大的支流……

    此后,在走過竹溪的路上,每看到一彎河、一條溪,懷玉都給予我關于竹溪河流的釋義。懷玉帶給我啟蒙般的驚喜:奔流不息的營盤溪,你終歸流入漢水。布滿竹溪大地的水啊,你們都已隨三千里漢水北上京津,流入我的家!在此之前,我并未關注到竹溪水,不知道你們的來路與歸處,不知道你們也肩負了如此重大的使命,抱愧了竹溪!



    連日來,我們走過竹溪數(shù)個鄉(xiāng)鎮(zhèn),無論是阡陌、田疇抑或是山川、景地,我的目光從未忽略對竹溪河流的深情注視。在泉溪鎮(zhèn)石板河,我看到整個河道在一整塊青石之上,獨特的河床之上天然生成瑰麗的大自然藝術,彌足珍貴。長約兩公里的石板河床上,布滿了各種各樣天然的石畫,栩栩如生。駐足細看,還有如生生刻在在石板上的大小龍蝦,板畫一般;

    在龍壩鎮(zhèn)肖家邊村,沿老陰山匯聚的溪水潺潺流入竹溪河。錯落有致的巴庸農(nóng)家房舍倒映河中,如一幅幅山水畫卷;

    在蒼古崚峻的合歡峰下,我看到靜入處子的泉河;在皇木谷,我看到“一臥如鏡”的匯灣河;在鄂坪鄉(xiāng)黃花溝,我看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女兒瀑,如珍珠銀煉般飛落懸崖;在竹溪小城,河水岸邊的夯土小鎮(zhèn)呈現(xiàn)著“古民居”的魅力。 

    竹溪縣古稱武陵,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良皋考證,晉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所描述的正是竹溪鄉(xiāng)村風貌。今日的夯土小鎮(zhèn),正是在古武陵縣城遺址的旁邊筑造而成,竹溪人的母親河——竹溪河,靜靜環(huán)繞著河中的“桃花島”……

    我們在竹溪大地上行走,水與我們?nèi)缬半S行,三天沒走出這個“水世界”。

    據(jù)悉,竹溪縣境內(nèi)水資源充沛,水系發(fā)達,5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積的河流就有197條,大部分匯入竹溪河、匯灣河、泉河,再匯入堵河。蜿蜒千里的堵河每年向漢水注入62億噸水量。

    據(jù)水務部門報道:三千里北上的漢水,從2014年12月迄今,已向北方四省市輸水625億噸,80%的北京、天津、河南、河北人,都喝上了甘甜潔凈的二類水質(zhì)的漢江水。這其中,有多少是來自竹溪的水??!我在想,,當北方人端起一杯三千里迢迢流來的幽藍時,感恩的目光里是否看到了竹溪那一片蒼茫林海?是這蒼茫林海造就了竹溪的“水世界”啊。

    水資源占十堰市總量的23.6%的竹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以幾十年不竭的“竹溪人精神”,換來了今天一片綠色生態(tài)。


    地處鄂西北高山區(qū)的鄖陽地區(qū)(包括竹溪縣),為建設丹江口水庫、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襄渝鐵路等,長達幾十年造成對森林的嚴重消耗,使百萬畝森林在這片土地上消失殆盡,砍伐的木頭按平均長2米、直經(jīng)20厘米成材木計算,接起來能繞地球2圈。鄖陽從歷史上森林覆蓋率高達60%銳減到32%,至使鄖陽水土流失面積達5344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年失掉6346公頃耕地上30厘米厚的土層。

    1991年,少小離鄉(xiāng)、31年后重返故鄉(xiāng)的我,聽到了鄖陽人到處在傳頌“竹溪人精神”。他們說,竹溪十幾萬人在進行“讓荒山還林”的“興山”大戰(zhàn),說那里的人們住巖洞,戰(zhàn)風寒,渴了喝口山泉水,餓了啃塊漿巴饃,完不成種植任務不下山;說農(nóng)民黃立富為了綠化承包的荒山,連續(xù)三年賣掉過年的豬,賣掉僅有的十幾只雞,賣掉妻子帶來的嫁妝,賣掉準備建房的木材;說72歲的老農(nóng)民周思文,夏季掛鋤期間,帶著兒子背著干糧、鐵鍋和鋪蓋到50里地外治山工地,搭草棚挖地植樹7.7畝;說年逾古稀的彭明清,把癱瘓的老伴托付給鄰居照顧,在荒山野嶺一氣挖山植樹19天,直到完成自己承包的任務……

    竹溪全體干部工人過緊日子,每月的工資分幾次發(fā),先發(fā)離退休干部,后發(fā)工人,再發(fā)一般干部,最后才是各局領導。他們用這種辦法,挖潛集資,四年籌資423萬元投入林業(yè)生產(chǎn)。

    四年,竹溪植樹造林投工1200萬個!

    四年,竹溪縣每天以200畝的速度發(fā)展林、茶、果、藥商品基地,發(fā)展基地面積達30.59萬畝,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別達到85%和90%以上,連續(xù)三年被評為湖北省綠化先進單位,兩次得到全區(qū)綠化金杯獎。



    1991年11月,在我回鄉(xiāng)的日子,我看到了湖北日報的報道: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率領各地市州委書記、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省、地兩級林業(yè)廳局長奔赴鄖陽,進行林業(yè)考察。

    當關廣富看到鄖陽人民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在紅巖石縫里植樹造林;當他了解到竹溪人無錢也要苦干、四年消滅30萬畝荒山時,欣然命筆,為竹溪題寫了“綠化湖北‘馬前卒’”的屏幅。

    今天,當我走過竹溪,回憶當年我寫故鄉(xiāng)的第一部書《山蒼蒼,水茫?!防?,關于“竹溪人精神”的一節(jié),無不感動,摘錄幾行,以嚮歲月。

    眼下,竹溪境內(nèi)的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率分別達到82.6%和87.3%,常年優(yōu)質(zhì)天氣360天以上,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25000個,成為不折不扣的天然氧吧。僅我們到訪的竹溪綜合農(nóng)場,所屬的14萬畝區(qū)域內(nèi)就有13萬畝是森林植被區(qū)。竹溪區(qū)域內(nèi)生長著3300多種植物, 318種脊椎動物,堪稱動植物的基因庫,是生物的百科全書。

    一望無際的森林綠海,養(yǎng)護了竹溪豐饒的“水世界”。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是竹溪人的最高幸福指數(shù),也使竹溪人可以驕傲地向外面的世界大聲喊:“來竹溪,我氧你!”

    之二  美文里的真人秀

    營盤山下,采風的作家們接到了一項別開生面的工作:為竹溪綜合農(nóng)場舉辦的“竹溪營盤山征文大賽”作品評獎。竹溪縣作協(xié)和綜合農(nóng)場從收到的600余篇征文中,先初審出50篇作品,又從50篇中再審讀選出26篇作品,然后隱去作者姓名,以編號形式呈現(xiàn)給我們。要求作家們從這26篇作品中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10名,其余為優(yōu)秀獎。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著作等身的作家、這些獲過魯獎和全國各種文學獎項的作家、編輯,面對這最基層作者的作品,無不躬下身來,嚴謹認真、一絲不茍地開始閱讀作品,生怕誤評,生怕漏掉一篇好作品,生怕對不起竹溪、對不起作者,對不起自己的文學良知和聲譽。

    我非常驚訝,這20多篇征文作品質(zhì)量如此之好、如此整齊!除少數(shù)幾篇外,幾乎篇篇都是嚴謹用心之作,其內(nèi)容的豐富扎實、行文的歡暢流利、詞語的審美品質(zhì)、情感的純樸真實,無不令人驚喜、欽佩。我在心底暗暗驚嘆:一個縣級農(nóng)場征文,居然收獲了這么多上乘作品,這是竹溪營盤山的魅力,還是鄂西北兒女文學的優(yōu)秀潛質(zhì)?我因右膝蓋做過手術無法攀登到營盤山高處,更無法抵達2300多米的峰頂,但我從這些征文作品中生生讀到了營盤山壯美的自然山水,神秘的歷史傳說,以及營盤山峰頂萬畝海棠迷人的精靈……

    你看,3號作者在《尋幽營盤山》中這樣寫營盤山的瀑布—

    “更令人驚嘆的還是營盤山的瀑布了,不是一個, 是一群, 是成百上千! 大大小小、 連綿不斷,萬千風姿, 絕不雷同。 若有雷同, 純屬眼花。 貴州的黃果樹瀑布和北美洲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勝在壯美, 而營盤山的瀑布勝在抒情……”

    營盤山成百上千的瀑布群在作者的筆下做萬千風姿的抒情。

    4號作者在《探尋大營盤》文中寫道---

    “竹溪大營盤,民間傳說商朝時,聞太師大軍在此山駐扎而得名。 聞太師是明朝神魔小說《封神演義》里的人物, 也是民間信仰中的‘雷神’或‘雷祖’。 傳說與史實混雜,互為印證。不僅是竹溪,大營盤邊的巫溪、鎮(zhèn)平,都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說是早在三千多年前,大營盤一帶是古戰(zhàn)場, 石車轂和車馬古道可尋。距離大營盤二十多公里的豐溪"泗水關",史載商紂王曾派兵鎮(zhèn)守。 商紂王是歷史人物,而聞太師是傳說中輔佐紂王的托孤大臣。

    “有人批判聞太師的愚忠,有人贊嘆聞太師的忠誠和勇武。君為臣綱的朝代, 忠為第一。君為人事,事靠臣做。凡岳飛之列,為后人敬重,源于精忠報國。

    “迎面就是巍然屹立的大營盤主峰,像一位老者靜候客人到來??梢韵胂笠幌?,當年有兩支軍隊,一支堅守在大營盤, 一支從山下進攻,最后在這狹長寬闊的地帶廝殺拼搏,吶喊沖鋒, 那鼓角爭鳴的余音似乎還在這山谷里回蕩?!?/p>

    作者平和理性的書寫,告知了我一個三千年的傳說。行文的老練和對歷史的客觀評說,透視著作者的的學識和思考。

    7號作品的作者是一位14歲的少年,我是從行文里發(fā)現(xiàn)的。他在《挑戰(zhàn)營盤山》中寫道——

    “越往高處走植物越稀疏,品類也從多樣變得單一,樹林一下變的敞亮起來,一片連著一片開著各色矮小艷麗的野花,陽光穿透森林將斑駁的光影撒在森林下的花海中,我想童話故事中的王子、公主、綠發(fā)女巫應該就是住在這里的吧!走出樹林眼前出現(xiàn)了一大片已枯萎的矮小竹林,褐色及肩的竹林中偶爾夾雜著一兩棵高大翠綠海棠樹,白的紅的海棠花一咕嘟一咕嘟的開著,我好想在這竹林里打兩個滾,躺在海棠樹 上睡一覺??!

    “竹林外是一望無際的古老海棠林,樹冠如一把把撐開的巨傘,樹枝上掛著長長的綠色胡須隨風輕輕搖擺,向我訴說著營盤山金戈鐵馬的過往,我被這奇幻的景象震撼了,我想這每棵海棠樹上都應該住著精靈吧!”

    少年的文字如此純潔、活潑,如他歡騰的青春。我從他真切、純粹的文字里感受到營盤山頂萬畝海棠花的無比神麗。


    15號作品《營盤山,那一方海棠秘境》以另一種迷人的審美挪移、比喻,寫出了營盤山萬畝海棠花的嫚妙與神奇,請看下面的文字---

    “每當東風輕舒纖指,撥響春的琵琶曲,營盤山就漸次催動海棠花潮。那時節(jié),秦嶺與巴山指掌間的那塊翡翠仿若憑空生出暖煙,一縷一縷婀娜在石隙崖畔,結(jié)出一團一團淺淺的粉與柔柔的白,就像九天仙子拋下的紗幔,籠住峰峰嶺嶺,自是風情四溢……

    “三千年前追隨聞仲太師來營盤山的殷商大軍,太多兵士的生命殞落在這座山中。熱血肥沃了山野,才使得草木年年歲歲生得恣肆汪洋,長成大片大片的野海棠……”

    如此用心用情與大自然神交之后寫出的詩質(zhì)之美的文字,我按捺不住地驚喜,之后便深深一嘆:這樣的文字不是我這樣的匆匆過客能夠?qū)懗鰜淼?!游記散文最忌表面化處理大自然萬種風姿而不見作者心。對于營盤山、營盤山海棠花,我只有虧欠了!只有陶醉、欣賞這些美文的份了!

    征文作品里還有不少寫得很好的詩詞作品,僅舉兩例。

    請看20號組詩《海棠與紅豆杉的書簡》最后一組:

    山勢越陡峭,流水越靜深

    在梯級瀑布群上,能夠看到珠玉落滿了營盤山

    自然流韻,讓每一棵海棠和紅豆杉,都拉滿了琴弦

    此地回音,都是絕唱。在奇峰和峽谷里

    每一朵花,都在綻放時噙了一顆太陽

    每一株草,都在彎腰時行過了脫帽禮

    它們不著一字,卻是最深刻的生態(tài)書簡

    詩的本質(zhì)是隱喻,是抽象,是暗示,是含蓄。作者是相當熟稔這一真諦的。瞧,瀑布墜落時形成的壯美音韻,“讓每一顆海棠與紅豆杉都拉滿了琴弦”;瀑布濺飛的水珠如玉,落在花草上,“使每一朵花綻放時都如噙了顆太陽”。這是多么具有美質(zhì)的想象和比喻啊。短短幾行,寫出了一部營盤山“深刻的生態(tài)書簡”。

    還有,我和哈爾濱的秋月、北京的貴平一起喜歡上了26號作者的一首詞《西江月.贊營盤山海棠》----

    雨霽胭脂著色,風回香露沾襟。幽居山澗作長吟,自是花中上品。

    前世已簽盟誓,今生來鑒初心。玲瓏小朵弄清音,蝶夢斑斕依枕。

    記得貴平拿這首詞給我和秋月看時,我們同時喜歡得心里生津,如看到宋時清照抑或是紅樓黛玉。我相信,無論這首詞能否獲名次獎,它都應該是營盤山海棠花永遠的惠存。

    我們就這樣專心專意為營盤山征文評獎,但畢意名額有限,遺漏之美在所難免。這不,兩天后頒獎時,因晚到一天報到的著名詩詞作家卓然,因沒能參加評委評獎便為遺漏的一首好詞拍案而起。主持人已經(jīng)宣布名單,頒獎已經(jīng)開始,80多歲的卓然先生突然從坐著的桌前站了起來,大聲地說著什么。因為他講濃厚的晉地本土語言,開始我沒聽懂他在說什么,后來,只見他奪過主持人手中的話筒,展開那本印刷有26篇征文的作品集,不由分說地開始大聲朗誦作品集中的一首詞。參加頒獎會的一位朋友迅速找到了卓然先生正在激昂朗誦的作品,這是23號作品《行香子·營盤山》---

    綠草如茵,飛瀑如銀。慢行來,空氣清新。密林棧道,一路無塵。近營盤山,絕龍嶺,太師魂。

    杜鵑花艷,古樹開春。喜山中歲月無痕。猶思歸去,作個西鄰。對一溪詩,一溪水,一溪云。

    天呀,絕美之詞!因慢行,靈魂與營盤山漸次抵進。歸來了,心思仍留在那里,與營盤山之魂做個鄰居,然后“對一溪詩,一溪水,一溪云?!崩寺男木常^妙的表達。優(yōu)秀的詞人看到遺漏的如此好的詩詞,能不拍案?能不激動?能不遺憾?這便是一個老作家的藝術良知?。?/p>

    看著卓然的舉動,全場由驚訝到贊佩,只聽作家野莽情不自禁地喊出一聲:“英雄憤怒了!”

    但評獎結(jié)果已出,遺珠之憾難免。好在這樣好的詩詞從此屬于營盤山,在歷史的長河里,它會成為營盤山永遠的一個嫵媚。

    其實,在26篇征文中,我真正想說的是1號作者,1號作者的作品題目為《營盤山的童年》。作者在作品中回憶了8歲以前隨父母在營盤山生活的記憶。作者用童年的一雙眼睛觀察父親和叔叔們在營盤山的勞作,敘述的視角伸入到一個孩童能夠全部感知的世界---

    “有一天晚上我們剛剛睡著,就被母親推醒了。母親讓我跟弟弟裹上被子不要出聲,父親輕輕的把上閣樓的木梯子抽到樓上來。不一會兒,一只大黑熊砰砰兩下就把土屋的木柵欄門撞開了,滿屋子找吃的,鍋碗瓢盆乒乓作響摔了一地,過了很久黑熊不小心一腳踩在留著火種的火坑里,才嗷嗷的叫著沖到樹林里去了,父親放下樓梯找到一些木板和原木把門頂上我們就睡著了。第二天早上沒有碗吃飯, 父親去溪邊找來幾個石片,我們把飯盛在石片上吃。”作者就是用這種極為平樸的、不慌不忙的敘述讓文字努力接近自然生存的真實。

    尤其是寫到父親和叔叔們砍來毛栗樹制作漆釘、然后上山割漆,大人們?nèi)绾伟哑後斸斎肫針?、如何用一種叫“大紅袍”的漆葉卷成一只小繭子插進漆樹接漆,作者在不動聲色中把漆農(nóng)割漆的過程傳達給對此一片陌生的讀者。對漆農(nóng)勞作的艱辛作者同樣在毫無華麗詞藻和修辭技巧中完成了樸實平凡的魅力敘事---

    “立夏以后的早晨,父親跟叔叔們每天麻麻亮就起床,我總是會被母親的油炒面飯的香味誘惑的睡不著,因為只有割漆的人才可以吃油炒飯,母親說他們一上山就是一天,油炒面飯抗餓。每個漆匠上山時都穿著斑駁的漆衣,背著竹簍,竹簍上插著一把明晃晃的漆刀,拎著幾個小木桶。看著父親在漆樹上靈巧的攀爬總讓我想起神雕俠。

    “盛夏,太陽大的晃眼睛,父親穿著厚厚的漆衣沒幾天就渾身長滿了痱子,加上漆的腐蝕,父親的手摸起來就像老漆樹皮。一季的漆割下來,漆匠們都要承受八九次老嫩皮更替的蛻皮之痛,可他們毫不懼怕。每天晚上收漆回來他們就用一桿小秤把自己小漆桶的漆稱出斤兩,記在賬簿上,再把小漆桶的漆倒在大木桶里,如果誰割的多幾兩就很開心,被漆腐蝕得皮肉緊繃的臉上掠過得意。割漆每九天一茬,一年一棵樹割九茬,歷經(jīng)81天割完。 割完后父親跟叔叔們就會把大木桶挑到山下供銷社去賣,換回來細米、白面,還有糖果和新衣服,簡直跟過年一樣?!弊髡呔褪沁@樣以質(zhì)樸的語言把人在地老天荒的環(huán)境里生存、勞作的境況敘述出來,讓讀到的人內(nèi)心充滿震撼。

    作者還細心敘寫了父親母親們挖黃連、制黃連的勞作;李叔叔設置的陷阱里掉進了好幾只山雞、野兔帶來的興奮;看到掉進陷阱被網(wǎng)住的黑豹眼里的淚水,心里難過;在營盤山頂撿到銅劍、古錢幣的高興;天天背著背簍尋找野果、挖甜草根吃的滿足……大人們的勤勞與剛強、生存的艱難與童年的天真快樂交融在生活里,作者就這樣把無數(shù)瑣碎、藤蔓般纏繞的營盤山童年,敘述得洗凈鉛華,文字仿佛用營盤山的瀑水洗過一樣干凈、純粹。

    看完作品我就不由地在想:有這樣豐富閱歷的童年,長大后必會撐起一片天!

    《營盤山的童年》得到10位作家一致好評,最終獲得唯一的一等獎,主持人和作家野莽讓我為她頒發(fā)了獲獎證書。

    我注意到我喜歡的那個14歲少年寫的《挑戰(zhàn)營盤山》獲了三等獎,我特為他高興。就在此刻,站在頒獎會場后面的一位竹溪中年女子走到我身邊,悄悄對我說:“梅老師,我是1號作者張曉蓮的老師。那個《挑戰(zhàn)營盤山》的作者是曉蓮的兒子!”我聽后低聲驚叫了一聲:“是么?母子一起獲獎?!”我想把這驚喜當場宣布出來,但稍作思忖,我沒有宣布,只在心里為他們母子高興。

    《營盤山的童年》作者叫張曉蓮,一個高挑身材、臉龐被陽光與風吹曬成黝黑的新型職業(yè)農(nóng)民,一個時代的創(chuàng)業(yè)者。曉蓮是竹溪“金漆世家”的第四代傳人。其實,在我們?nèi)ナ搴訁⒂^整塊石板河床上的天然藝術時,同時參觀了張曉蓮創(chuàng)辦的榫卯木工坊、漆工坊及漆器制品展廳。琳朗滿目的漆藝品讓我們驚羨不已!那時,真不知道這個會做漆藝的女子會寫文章!



    據(jù)史書記載:“漆樹人多種之,……以金州者為佳。故世稱金漆”。當時金漆主產(chǎn)地即今湖北竹溪一帶。

    曉蓮告訴我,清末民初,她的曾祖父張立武就已在竹溪山野種植漆樹4萬畝,年產(chǎn)生漆2500擔,由民國竹溪政府組織護衛(wèi)隊,用馬車運往鄖縣的木瓜溝,再轉(zhuǎn)木船由漢江運往老河口,再轉(zhuǎn)運至漢口銷售。

    曉蓮的祖父張克帝傳承了張立武的割漆制漆手藝,成為十里八鄉(xiāng)家喻戶曉的漆匠。根據(jù)西安生漆研究所供銷臺賬記載,1954-1957年竹溪縣年出口生漆達到63噸,被列為全國出口生漆基地縣,享譽“優(yōu)質(zhì)漆先進縣”和“中國生漆之鄉(xiāng)”。1976年4月,全國生漆會議在竹溪召開,竹溪生漆在中國農(nóng)業(yè)展覽館被標為中國“國漆”。

    2000年,曉蓮的父親張昌喜經(jīng)過長期無性繁殖選育和人工栽培,種植漆樹986畝,探索出在漆樹林下套種魔芋,既實現(xiàn)了以短養(yǎng)長,科學合理利用林地的有效方法,又傳承了生漆采割及應用技藝,被竹溪縣人民政府申報為“漆藝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張曉蓮2018年注冊了“金漆世家”商標,申報了6項生漆采割、加工、工具改進方面的技術專利。2021年通過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職業(yè)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的專業(yè)資格審核,拿到了三級漆藝師證書,成為“金漆世家”第四代傳承人。張曉蓮童年跟隨父輩上山采漆,看父輩在家具器物上髹涂生漆,耳濡目染對生漆髹涂技法產(chǎn)生了無比的熱愛。2000年張曉蓮參與父輩生漆育苗的優(yōu)選優(yōu)培,通過無性繁殖選育優(yōu)質(zhì)大木漆苗6萬株,滿足了竹溪縣1000畝漆樹種植基地的用苗需求。2019年3月又建設生漆育苗基地50畝,滿足了竹溪縣6500畝漆樹種植基地的用苗需求。

    當曉蓮駕車興致勃勃拉我和秋月、貴平去參觀她的漆樹林和位于營盤山山坳里的家時,我就想:那個童年在營盤山隨父親割漆就認識30多種中草藥、就懂得其功效,小伙伴割傷她扯一棵草在嘴里嚼嚼敷上就能止血的小曉蓮,如今已獲得全國農(nóng)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全國鄉(xiāng)村工匠、全國旅游和文化能人、湖北省女性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十堰市最美巾幗奮斗者的40歲曉蓮,一個把文章寫得不比專業(yè)文學寫作者差、有很好文學潛質(zhì)的曉蓮,人生長長的路上,她還要怎樣秀一個女子的壯美人生?

    之三  舌尖上的移民文化

    “竹溪美食”在鄂西北十堰享有盛譽,尤其是“竹溪蒸盆”,自上了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欄目之后,幾乎家喻戶曉。竹溪人在十堰開的大酒店、小飯館,都有竹溪風味菜肴,到竹溪酒店、飯館不點一道“竹溪蒸盆”,等于沒有吃飯。

    記得有一年回鄉(xiāng),朋友請我在十堰陽光棲谷一家竹溪人開的飯店吃飯,席間,上來一大盆湯菜,那盆大得直徑足有30厘米開外,盆里漂著一片紅的、白的、綠的、黃的……各色菜食。朋友說這就是“竹溪蒸盆”。我說,這不就是用水煮一鍋菜么?老板聽此,急忙上來解釋,這可不是一般的煮菜,你看,這菜里要有半臘的豬蹄,新鮮豬蹄有腥味,老臘肉豬蹄鮮味又缺失,必須用半臘豬蹄。你再看,這盆里還有整只雞呢!你不知道,這盆里的佐料都是中藥材配制的。把這些備好的菜品放在盆子里,用柴火慢蒸五六個小時,再加上香菇、土豆、黃花、雞蛋盒子等續(xù)蒸,最后再加青菜略蒸,熟后上桌。這道菜,火候不同,火源不同,選料不同,加料順序不同,味道會大不相同……

    第一次聽到“竹溪蒸盆”要用這么多珍貴食料,要蒸五六個小時,我驚呆了?隨問老板,蒸五六個小時,需要多大耐心呀!還不把水都蒸干了?

    老板說,所以要點“竹溪蒸盆”這道菜必須提前預訂,我們連夜蒸,這盆里可不是一般的自來水,都是蒸菜過程中的蒸餾水!

    天呀,做這道菜真是不容易呢。我是真的在感嘆向世間貢獻這道美味的竹溪人的耐性與精細。

    這次在營盤山竹溪綜合農(nóng)場,無論是中餐、晚餐,都有一大盆竹溪蒸盆上桌,坐在我旁邊的農(nóng)場書記劉滿東總是熱情地為我一碗一碗地盛這道菜,一邊盛菜一邊說:這是竹溪最具歷史文化和飲食文化的菜,你要多多享用??!

    最具歷史文化、飲食文化的菜?滿東的這句話重重地擱在我心里。我想請教滿東,但終歸匆匆來去,沒再提起。

    后來,我注意到竹溪縣志系列叢書里的“竹溪飲食文化輯錄”,輯錄對竹溪飲食包括竹溪蒸盆,做了精彩的文化闡釋。

    輯錄里說竹溪蒸盆最早是懶人飲食。就是各家出份子,把食材并入一鍋蒸,大家湊在一起吃,這種樸實的民風,與《桃花源記》文中描述的"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有相似之處。竹溪原本就謂陶氏《桃花源記》的創(chuàng)作地,看來,這種有客從遠方來、各人回家拿酒食一起吃的快樂,是有歷史淵源的。

    但我更愿意相信這種美食屬移民文化。

    竹溪地處鄂、渝、陜?nèi)⊥ㄡ橹?,是“一腳踏三省”和“朝秦暮楚”之地,西周屬古庸國。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建制湖廣鄖陽府時分竹山設竹溪,以境內(nèi)竹溪河而定縣名。

    秦巴山縱橫交錯的鄂西北山地,山高林深,道路不通,在漫長的歷史年代里,成為各類戰(zhàn)爭的避難所,成為全國各地逃命、逃債、逃難、逃荒、逃稅者的棲息地。當然,也不免有敗兵、盜匪。我查了下歷史資料,在元朝至正年間,就有大量流民逃至鄂西北深山密林。殘酷的宋元之戰(zhàn)、元明之戰(zhàn),蒙古軍隊橫掃天下,在滅宋過程中鐵蹄踐血,人頭滾滾。蒙古人的屠殺空前絕后,全國直接死于屠城的人數(shù)多達6700萬。連年的戰(zhàn)爭使百姓亡散,十室九空,廬舍為墟。鄂西北深山峻嶺成為戰(zhàn)爭的避難所,同時也是災旱之年流民的謀生地。明成化六年,荊襄大旱,尸殍遍野,流民入秦巴深山逃荒謀生者多達90萬!洪武年間,朱元璋命令從江西遷往湖廣移民約69萬。事實上不止是江西,安徽、山西、陜西、四川等省也不斷有移民絡繹不絕流入湖廣。尤其是朝廷允許“插標占地”,移民們便如過江之鯽,遷徙長江南北、漢水兩岸、秦嶺巴山。

    至今,問及竹溪人祖籍,大多來自江西、湖南、河南、四川、黃州。天南海北的人逃到深山密林中生存、棲息,過年時,大家聚在一起,王家拿塊豆腐、李家拿個蘿卜、趙家拿塊臘肉、宋家拿顆雞蛋……或壘石架盆,或繩梁吊鍋,柴燒碳蒸,一起做菜、煮菜,一起喝個過年小酒。百年、千年走過,深山里一道最普通的百家菜、雜燴菜成了竹溪名菜,成為舌尖上的中國魅力味道菜。

    綜觀竹溪“美食五絕”,除了竹溪蒸盆,其余四絕“腌臘肉、煮懶豆腐、釀豆腐乳、泡辣椒豇豆”也都攜帶有濃濃的移民文化。先說腌制臘肉。腌制臘肉在鄂西北成為家家戶戶臘月的忙事,每到臘月,母親忙著腌臘肉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但把臘肉做到極致的還是竹溪。

    竹溪人每逢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余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茴香、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制后,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干水,進行熏制,選用柏樹枝、椿樹皮、艾蒿或柴草火慢慢熏烤?;驋煊跓窕鸬脑铑^頂上,或吊于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干。

    我們參觀了位于國營竹溪綜合農(nóng)場楊家扒分場的湖北親家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親家母”牌高山臘肉為主打產(chǎn)品,專注于生豬臘肉、臘腸、臘排、臘肉干、鹵肉制品、臘肉醬等臘味休閑食品,開發(fā)己長達20年。公司年輕的總裁王碧海告訴我們,自2007年以來,“親家母”牌臘肉連續(xù)三屆被評為“湖北名牌”產(chǎn)品。特別是以公司高山臘蹄為原料,聚合開發(fā)的“竹溪蒸盆”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剛剛走近廠區(qū)大門,王碧海一眼看到作家野莽,便興奮地說:“野莽老師,我讀過你好幾部小說!”又轉(zhuǎn)過臉來對我說:“我讀師專時,你發(fā)在十月雜志上的《山蒼蒼,水茫?!肥俏覀兊慕滩摹?/p>

    看來,眼前的年輕人是一位讀書人。在廠區(qū)參觀時,王碧海說,他從小就有一個心愿:把大山溝里那些看起來不值錢的東西變成錢,讓更多的人富起來。

    王碧海的心愿來源于母親的一句問話,母親曾問:“兒子,為什么別人那里什么東西都值錢,而我們這里什么東西都不值錢?”這是一個普通農(nóng)村婦女的簡單問題,卻讓王碧海思索了很久。他想告訴母親,不是山里東西不值錢,是沒有人能把山里不值錢的東西變成錢。但他沒有說,他決心以行動來回答媽媽的問題。于是,他離職從商以后,就選擇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業(yè),首先從不值錢的臘肉做起。經(jīng)過近20年的打拼,歷經(jīng)風雨挫折,王碧海的“親家母”臘肉品牌最終做得風聲水起。

    韓國有宗家府,中國有親家母!

    香港有李錦記,內(nèi)地有親家母!

    貴州有老干媽,湖北有親家母!



    入夜,在農(nóng)場會議廳,作家野莽用如畫兒的莽體書法,揮筆寫下我編、作家阿成修改的順口溜送給王碧海。順口溜如下:

    吃了老臘肉,健康又長壽;每天要見親家母,人生有活頭。

    王碧海接過書法,笑得滿臉通紅,然后,一定要與我和野莽合個影。



    竹溪的臘肉應該是移民竹溪的先輩們在沒有現(xiàn)代冰箱的年代,在深山崚嶺里為生存發(fā)明的一種肉制品保鮮法,世世代代傳承,到今天成為餐桌上的一種別樣美食。

    竹溪“懶豆腐”、"煮臭豆渣",更應是移民文化的產(chǎn)物。懶豆腐

    就是用大米與豆腐腦混合煮而成。煮臭豆渣,就是用豆腐的豆渣,小火炒干水汽后捏成團,在簸籮里墊上松針或稻草,將豆渣團放在上面"臭"半個月以上,待到豆渣團子表面變稀軟且長出綠霉,再拿到太陽下晾曬干水汽即可。勤勞儉樸的先輩們,在艱難的生存里,他們變著法的把能吃的東西都充分利用起來,不浪費一粒一粟。

    竹溪豆腐乳質(zhì)地細滑松軟,表面橙黃透明,味道微辣、鮮美奇香,是竹溪餐桌常備食品,同時又是烹飪特定菜肴不可替代的佐料,如做扣肉、紅燒肉等,用此作配料,香味四溢。竹溪人說,用土雞蛋炒飯,用豆腐乳做菜,吃起來美滋滋、飄乎乎。路過竹溪土特產(chǎn)展館,我忍不住買了一大罐香辣豆腐乳,才15元人民幣。

    還有竹溪豆豉、竹溪泡菜,都是竹溪人餐桌上一年四季的美食。

    飲食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這是地理環(huán)境、自然條件、歷史傳統(tǒng)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jié)果。

    獨居匠心的竹溪美食是歷史上大批的移民涌入,與竹溪本土的飲食傳統(tǒng)長期互相交融滲透,從而形成的竹溪特有的飲食文化,植根于巴山密林深處,生生不息。今日的竹溪菜吸納川菜、湘菜的精華,以蒸、臘、煮、釀、泡“五絕”技藝,形成獨具竹溪地方特色的酸辣、咸鮮的風味特點。

    竹溪人會“吃”,“吃”的講究,由此而衍生出的竹溪飲食文化已成為竹溪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竹溪去,爽吃幾餐竹溪美食,應該是竹溪文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另一種魅力!

    2023年6月15日于北京完稿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
      竹山便民服務
    •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