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国产对白在线精品|97久草视频在线|99国产在线宅男|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首頁 > 堵河文苑
    老屋的變遷
    發(fā)布時間: 2023-01-29 09:39 來源:竹山融媒體中心 編輯:苗東升
    字體大小:
    打印
    返回

    朱春耕


    打記事起,老屋都在,四十年來一直發(fā)生著變化,不斷地豐富著我的記憶,綿延著悠長而又溫馨的親情故事,細數(shù)起來,總是那么的甜蜜。

    老屋坐落于山腳下一方僻靜的村灣里,四面環(huán)山,圍成一個口字形的小盆地,面積僅有百十來平方米,可是在我們這群后輩的世界里卻是一方溫馨的港灣。在父親的眼中,老屋是他一生的家業(yè),承載了他一生的辛苦打拼,是他作為一家之主的見證,尤其是三次建房、修房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深深定格在他和母親的記憶中。

    據(jù)母親講,建家之初,他和父親只繼承了半間土墻小瓦屋,這間土屋只有十幾平方米,廚房、寢室、堂屋連在一起。四十年前,有這么一間房也算是比較奢侈了。因為爺爺早逝,父親作為長子,只能分得一小間,兩位叔叔還得由奶奶拉扯長大至成家立業(yè),在如此情勢下,父親必須建房才能滿足正常的生活所需。

    在我六七歲時,依稀記得父親建過一次房。那時建房的場景煞是熱鬧,動工時家里請了很多工匠,都是和父親一起在外做副業(yè)的小伙子,個個都力大無比。有木匠一人,下墻腳的三四人,挖土的四五人,挑土的七八人,打杵的兩三人,整個建房過程從頭至尾最快也得幾個月。因為每一階段的基礎(chǔ)工作都需要考慮到時間和氣候的因素,實在急不得,太急建造的房屋就不夠牢固。在我的印象中最熱鬧的建房場景要數(shù)筑墻。十幾個工匠聚在一起,挖土的揮舞著鋤頭用力地向黃泥地掘去,三兩下土筐就被裝滿,干的勁頭十足、滿頭大汗;挑土的力大如牛,扁擔都壓彎了也不肯歇息,伴著吱呀吱呀響聲,一路大步流星地沖向搭在墻頭的木橋,源源不斷地將黃泥土運向墻頭;倒土的人接過裝滿土的筐子,“嗖”的一聲倒進墻板;打杵的師傅馬上擼起袖子,手握墻杵咣咣有聲,不停地向泥土搗去,一陣悶響過后,一墻板土便已打完。打杵的師傅取出墻板,拍墻的工匠馬上輪起長柄的拍叭兒,一陣叭叭脆響,平滑整齊的墻面便建成了。每當見到這個場面,我和小伙伴們總是興奮無比,因為這是最動聽的勞動樂章,太有趣了。

    打好土墻后,要數(shù)架蓋椽木檁料了。建房的木頭由樹木變?yōu)榻ú囊獨v經(jīng)曲折。據(jù)父親講,老家房頂上的每一根屋檁都是它從離家5里之遙的大山用肩膀一步步扛回來的。能作房檁的樹木必須是筆直的樅樹。一丈多長的樅樹,從叢林砍下時,少說也有六七百斤,必須乘濕去枝刮皮待晾干后一個人才能扛走。一間房需要的木料大概要百十來根,可以想象要付出多么艱辛的勞動才能把它架上屋頂。房屋中作為門方、門頂板的木料必須是上好的堅固耐用的木材。家里堂屋的門頂板是父親從九華山林場中買回來的,連門扇窗戶皆有據(jù)可考,有來自官渡的,有來自茅塔的,還有來自縣城木材的,最遠的還有父親從南漳縣在河里放排時販回的木料。

    建房的最后一道工序要數(shù)蓋瓦,泥瓦從窯匠師傅處出窯后買主要事先打聽定購才能買到上好的瓦片,因為當時多是手工作坊生產(chǎn),產(chǎn)量有限。父親是在泥墻建好前就張羅著打聽購買泥瓦的。購買交易談妥后,隨即用竹簍挑回來,小心翼翼地把它們一簍一簍逐一安放在院子里僻靜的角落,擺成一個規(guī)則的圓形,層層疊疊很是好看,坐在上面硬中透涼挺好玩兒,父親特別叮囑我們這群孩子不要上去亂踩,踩壞了瓦蓋在房上就會漏雨。最有意思的莫過于傳瓦上房。那時沒有吊車,必須先把瓦運上房頂?shù)拇由?,然后再由師傅一匹匹的蓋嚴實。從院子里騰瓦的場地到屋頂大概有二三十米的距離,只能靠人工接力才能把瓦快速地運到房頂。當時哪家能建間房在村里是天大的喜事,而在建房中小孩子唯一能幫上忙的就是傳瓦了。傳瓦時一般是全院里男女老少一齊上,如果距離遠就需要更多的人手,我們這群小孩子正好有了用武之地,一次傳三匹瓦較為合適,有時傳瓦時間長,不小心碰破了手指頭,仍然強忍著疼痛快樂地享受著傳瓦的喜悅??傊ǚ渴俏覀冞@群孩子渴望享受的快樂,因為院里有人建房就一定要辦酒席,辦酒席就有好東西吃,而且開工完工之時還免不了要放上一掛鞭炮,我們撿到未燃放的鞭炮又能享受到更大的快樂,自然有種莫大的吸引力。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父親對房屋又進行了一次維修。那時大哥和父親一起在外搞建筑,學會了砌匠的手藝活兒,據(jù)說這門手藝當時很掙錢。暑假期間,父親萌發(fā)了把老屋外墻粉刷一遍的念頭。說干就干,父親帶著我們一家人到老家一個名叫獅子口的山腳下挖了一種叫作白山土的泥,運回家把泥用竹篩篩成細細的粉末,再挑來水,和泥拌和在一起,然后吩咐我們兄妹幾人卷起褲子在里面不停地踩,說這樣才能將粉墻的泥料伴和均勻。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興奮地踩著泥,一雙小腳丫浸在黏稠的泥漿里、涼涼的、滑滑的、糙糙的,感覺好享受。和好泥后父親和大哥便搭起木梯抹起墻來,刮泥刀從上到下,從左至右,所到之處刀刀入墻,如同貼餅般服帖平整。忙活七八天之后,四間屋的墻壁從上至下,黃里透白,煞是好看。要知道在那個還沒有石灰做裝修材料的年代,村里只有我們一家粉了白山土的墻,那種自豪之情自不必說。

    2017年,已是父親85歲高齡,正值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全面鋪開,村里很多破舊的土墻房經(jīng)過穿衣戴帽換大瓦之后煥然一新。我家不是扶貧戶,見到鄰家的房屋舊貌變新顏,父親心事重重,經(jīng)常在我們的耳邊吹風要修房,因為沒有積蓄,父親只能不停地嘆息。我們兄妹幾人一合計,大家齊心協(xié)力出資湊了2萬元實現(xiàn)了父親的愿望。當我們把修房的??罱坏礁赣H手上的那一刻,老父親簡直樂開了花,立即張羅起修房。因為老屋已歷經(jīng)30個春秋,很多木料都已壞掉,除開墻體不換之外,原先的材料要全部換掉。二哥買木料、三哥買瓦、大哥具體組織施工,父親則全面指揮,母親和嫂嫂在廚房張羅工匠們的生活,我雖然沒做什么也是團團轉(zhuǎn),整個忙碌的場景簡直是熱火朝天。半個月后一個全新的老屋終于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墻體一溜兒白,屋瓦一溜兒黑,房脊還造出騰龍的造型兒,夠威武氣派了!好馬還得配好鞍,父親將入戶門也改成了大氣的鋁合金朱門,還用上了自來水和沖洗式廁所,不久又安上了寬帶,看上了有線電視......父親在他八十多歲還能再干一次修房的偉大使命,幸福之情自然無與倫比。這次大修老屋,在父母的心中是值得慶賀的事情,母親經(jīng)常感嘆,如此好的時代再回去三十年該有多好。

    歲月流逝,不知不覺間,我由無知的少年步入中年,有了自己的小家。每當樂享小家幸福之時,仍然難以忘記遠在故鄉(xiāng)的老屋。父親年至九十歲,仍然固守在他一生傳奇的老屋。2020年,盡管母親已經(jīng)遠去,我們依然像銘記老屋的經(jīng)歷一樣常常憶起關(guān)于她的幸福。

    青山不改,老屋猶在,親情永續(xù)。


    (作者單位:竹山縣特殊教育學校)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
      竹山便民服務
    •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