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国产对白在线精品|97久草视频在线|99国产在线宅男|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首頁 > 聽竹山
    聽竹山|三臺村的美麗嬗變
    發(fā)布時間: 2021-10-09 09:30 來源:竹山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澤昆
    字體大?。?
    打印
    返回

    聽竹山,聽竹山故事

    我們?yōu)槟窒硪粋€故事

    留一段記憶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一口清泉
    作者: 陳昌


      10年前,我有幸隨檢查組到樓臺鄉(xiāng)三臺村采訪,臨走時,村書記龍德洪拉著我的手說:“這次讓你幸苦了,走的沙泥路,看的荒草山,飽受風(fēng)雨顛簸之苦。下回再來了,請你到觀音溝吃農(nóng)家飯,品一品我親手種植的毛尖茶和一口清泉水。”望著他那敦實的身材,聽著他那充滿自信而又真誠的話語,我的心田里如同播種下了一顆渴望的種子,耳邊仿佛響起了隆隆的機器聲…

      光陰茬苒,一晃10年過去。相逢就像一首歌,陶醉和溫暖著我們的心靈。這次,我?guī)е鴮懽魅蝿?wù)專程到三臺村去采訪,一見面,年過半百的龍書記笑瞇瞇地說:“十年還一愿,君子不棄晚”。我明白他這句話的意思,就略表歉意地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年赴約是激情,十年不忘才是真”。他哈哈一笑,就催我出發(fā),去參觀三臺村新建的茶園、葡萄園和百畝蔬菜基地以及那一口甘甜的清泉水。

      我們沿著觀音溝十里長廊通村水泥路,邊走邊聊。一路上,他面帶微笑,如數(shù)家珍般向我敘說著村里的發(fā)展變化。近幾年來,他們緊緊抓住國家精準扶貧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的機遇,廣泛招商引資,斥資千萬元打造觀音溝生態(tài)文化旅游風(fēng)景區(qū),現(xiàn)已建成集生態(tài)旅游、宗教文化、紅色愛國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區(qū),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慕名而來。在龍書記的陪同下,我們依次參觀了茶園、葡萄園、光伏產(chǎn)業(yè)帶、仙桃園等和300畝果蔬基地,同時還瀏覽了張振武烈士愛國教育基地及觀音溝華佗廟、尼姑庵、千年懸棺群等景點。凡到過此處的人都會被這里的環(huán)境所感染,那情景真如“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內(nèi),云飛人還在,尚有青山在”。在村頭,只見昔日親手種下的育苗,現(xiàn)已長成參天大樹,心里很是興奮和激動。青春的記憶,仿佛停留在昨天。

      當(dāng)日下午,我們來到一農(nóng)戶家里,女主人熱情地送上一壺茶水來。我剛剛喝了一口,就覺得清香異常,不覺脫口而出,這是什么茶,如此甘洌。龍書記就好像正等我這句話似的:“這就是十年前說的一口清泉水泡的茶,君子之交淡如水嘛,你看,這幾年村里開展了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不僅修通了通村入戶水泥路,還劈山引水,安裝了自來水,同時我們還因地制宜在村頭修建了幾口大古井,以備停水停電和抗旱之需。上次讓你喝的是泥沙水,這次一定讓你喝一口清泉水,我們的情意都化在這水中”,我這才恍然大悟。

      說著,他又帶我來到村頭大古井旁邊,笑著對我說:“這不是一口清泉水嗎?原生態(tài)的嘗嘗吧,絕對能讓人蕩氣回腸”。聽他這么一說,我頓感驚奇。我不禁接過龍書記遞過來的清泉水喝了幾口,真是沁心透脾,比礦泉水還地道的多,好不舒服??!

      山上綠樹成蔭,田園花果飄香。夏天,在三臺村放眼望去,層層山巒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郁郁蔥蔥,遠山融入蔚藍色的天空,近山一片蒼翠欲滴,河道兩岸是引人注目的百畝蔬菜大棚,仿佛是碧綠的翡翠制成的寶盆。今日的三臺村,已是“桃花人面相映紅”,桃花、李花、梨花競相開放,直開得人們心花怒放。在公共財政陽光的照耀下,三臺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廣大農(nóng)民朋友的臉上掛滿了燦爛的笑容。

      轉(zhuǎn)眼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三臺村昔日狹窄的泥濘路變?yōu)閷掗煹乃嗦?,低矮的土墻房變?yōu)閷挸髁恋臉欠?,更多的老百姓由窮變富了,人與自然更加和諧了。昔日的窮山村一躍變成“全國綠色小康村”和“全國科技示范村”。這一切的一切,即印證了歷史變革,又反映出三臺村十多年來的嬗變。借助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浪潮,希望三臺村發(fā)展的更快,三臺村人民的生活一定會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zhuǎn)發(fā)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頻(FM)99.1兆赫節(jié)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作者:
      陳昌榮,就職于竹山縣財政局,十堰市作家協(xié)會和攝影協(xié)會會員,先后在《十堰日報》《湖北日報》《農(nóng)村新報》《武當(dāng)風(fēng)》《十堰作家》《散文百家》《青年文學(xué)家》《參花》等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xué)和言論作品近百篇,著有新聞、文學(xué)作品集《堵河風(fēng)鳴》一書。
    朗讀者:

    杜登艷,竹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quán),作者自行負責(zé)。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wù)
      竹山便民服務(wù)
    •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