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国产对白在线精品|97久草视频在线|99国产在线宅男|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首頁 > 聽竹山
    聽竹山|山旮旯里的牽掛
    發(fā)布時間: 2021-04-19 14:40 來源:竹山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澤昆
    字體大小:
    打印
    返回
    聽竹山,聽竹山故事

    我們?yōu)槟窒硪粋€故事

    留一段記憶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老 屋

    作者:劉雨歌

      今生,我無論走多遠,永遠都忘不了一個地方,那就是我的故鄉(xiāng)。三十五年前,我出生在竹山縣滄浪鄉(xiāng)一個叫付家村的地方,可惜前些年合鄉(xiāng)并鎮(zhèn)后,滄浪無鄉(xiāng),村也更名,只剩那幾位耄耋老人和幾間土房成為我最深的記憶。

      當時,媽媽生我沒多久,父親就轉業(yè)回到地方,因工作的地方比較遠又比較忙,很難照顧到家庭,哥哥還沒上學,弟弟又急于面世,無奈之下就把淘氣的我放在外婆家里撫養(yǎng)。陸陸續(xù)續(xù),我就像個客人一樣在老屋與外婆家之間徘徊了十一二年。這個地方在城里人看來就是山清水秀,但作為土生土長的山里人來說,就兩個字,偏僻,用當?shù)胤窖哉f那是山旮旯兒的。

    網(wǎng)絡配圖
      小時候,舅舅們會經(jīng)常護送我回家小住,入學后的寒暑假也都是在家過的。山里不通公交,遇到下雨天車子很難通行,十幾公里的路程全靠步行翻山,途中的綠池林場是必經(jīng)之路,那一段路程約三四公里,紅心杉樹高千丈,枝繁葉茂,密林深處漆黑漆黑的,一個人行走總會讓人汗毛直立,每次路過,舅舅總會抱怨我媽不該嫁那么遠。還好爸爸媽媽都想離開那里,等我長大后,就搬走了,擺脫貧困是那條河的人普遍的夢想,我們家是率先實現(xiàn)的。
      時代變遷,三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好似人生正當年,兒時的記憶仿佛就在昨天,一幕幕場景又仿佛呈現(xiàn)在眼前。想想那個時候,村子里沒有任何電器,在我的老屋里誕生了全村第一臺彩電,上下鄰居都會自帶個板凳,擁擠在我家看由天鍋轉播的電視劇《紅樓夢》《新白娘子傳奇》《西游記》……那種信號低弱造成的“滋滋啦啦”聲好像還在耳邊回蕩。生在那個通訊靠吼的年代,我的老屋里誕生了全村第一部電話機,村里人要打電話就到我家。還有,家家戶戶都會喂養(yǎng)一兩頭豬,過年時宰殺了可供一家人全年的肉食,豬圈也都是用木頭棒棒圍起來的,但我爸爸在老屋門前建了全村第一個水泥豬圈……
    網(wǎng)絡配圖
      二十年前,雖然我們搬走了,但老屋附近的鄰居們都還在,偶爾回去一次,無論在誰家都能住上一晚,鄰居們像對待貴客一樣,輪流接我們吃飯。
      十幾年前,回到我出生的地方,鄰居們大都搬走了,只有那些老人看宅。我家住著一家五保戶,老奶奶滿頭白發(fā),佝僂的身軀快成一把弓箭,另一個是她的兒子,還是個啞巴。雖然沒有我們當初的熱鬧,房前屋后凌亂無序,還好有人住在里面,有人的地方總還有點溫度,眼前的情景讓我內(nèi)心深處頓時產(chǎn)生一股暖暖的熱流,但也有一種莫名的傷感,很希望這對母子平安健康,能一直住下去,可現(xiàn)狀已經(jīng)告訴我,他們在不久的將來會先后離開……
      果不其然,五六年前的一個初冬,我又來到房前,見大門緊鎖,五保戶也不知去向。房前屋后長滿了野花和草,顯然他們已離開,去了哪里我不知道。趴在門縫里看到屋里很亂,破敗不堪,這是被荒廢了呀!凄涼!凄涼!
    (網(wǎng)絡配圖)
      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和爸爸在堂嫂的陪同下又一次走進老屋。這里完全沒有了生活的痕跡,大門,窗戶,樓板全被拆卸,好在旁邊的那片菜地還有人種了油菜,滿園花香引來了勤勞的小蜜蜂與老屋做伴。
      很多年了,每次回去都想看完老屋,再順著門前的小河一直走到源頭,那是我沒去過的地方——滄浪山,可一直都沒有實現(xiàn)。今天,在二嬸家吃了午飯,拉著爸爸和堂姐堂哥奔向那個展望已久的圣地,沒成想又被修路的機械設備擋住了去路,只好遠遠地看一眼那巍峨的高山和高山醞釀出的一條細峽的溪流,像一條長長的繩索般蜿蜒曲折地伸向堵河之間,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又是那么不可缺少。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發(fā)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人民廣播電臺調頻(FM)99.1兆赫文藝節(jié)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作者:

      劉雨歌,十堰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十堰市詩詞學會會員、《御風秦楚》創(chuàng)始人。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日報》《中國詩歌》《十堰作家》《今日頭條》等報刊、網(wǎng)站。


    朗讀者:

    梁險峰,竹山縣融媒體中心編輯。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內(nèi)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也可添加QQ:441409997,在線投稿。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作者自行負責。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
      竹山便民服務
    •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