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国产对白在线精品|97久草视频在线|99国产在线宅男|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首頁 > 聽竹山
    聽竹山|夢回堵河
    發(fā)布時間: 2021-03-02 11:32 來源:竹山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澤昆
    字體大?。?
    打印
    返回
    聽竹山,聽竹山故事

    我們?yōu)槟窒硪粋€故事

    留一段記憶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夢回堵河
    作者: 任傳華
      湛藍的天空下,悠悠河水淙淙流淌,河中桅桿如林,岸邊帆影點點,一群群水鳥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飛翔,魚兒在 水里歡樂嬉戲。人們坐在河畔綠茵茵的草坪上聊天談笑,孩子們在鋪滿鵝卵石的沙灘上無憂無慮地玩耍。遠處的柳樹下,幾頭牛和一群羊在悠閑地吃草,景色優(yōu)美的河兩岸如詩如畫。此時,突然一陣狂風吹來,緊接著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河邊的人們紛紛奔向古老的城門洞中避雨……
      清晨夢醒,原來又夢回堵河。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一條河,每個人家鄉(xiāng)的河總是讓人銘記于心,難以忘懷,堵河就是我故鄉(xiāng)的河。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而堵河則是漢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堵河地跨秦鄂兩省,有南西兩個源頭,神農(nóng)架是堵河南源,沿著堵河溯流而上來到神秘的神農(nóng)架,在罕見的高山盆地有九個風情萬種的湖泊,潺潺湖水像調(diào)皮的小孩不聲不響地鉆進湖底暗河中瞬間渺無蹤影,然后又似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從竹山柳林鄉(xiāng)巖壁間噴涌而出,小溪碧流從峽谷中一瀉千丈,瀑飛泉懸,山清水幽。一溪兩峰,十里疊瀑,百轉千回,萬里奔涌。而逶迤東向的大巴山是堵河西源,冰雪銀珠從陜西匯集東流,當激情澎湃的楚流與奔騰歡快的秦川相會于兩河口,體態(tài)頓時變得充盈豐滿,并因此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堵河,從此楚風與秦韻相匯融合,堵河與上庸難舍難分。
      堵河自西南向東北,從神農(nóng)架飛流直下,清泉飛瀑,高山流水。從大巴山奔騰向東,一路跨澗過谷,綠波奔涌,穿橋入洞,浮光躍金。堵河好似一匹威武矯健的駿馬,咆哮奔騰,飛珠濺玉卷起千堆雪。又如一位婀娜多姿的麗人,婉轉縈回,脈脈含情,閃動著粼粼波光。峰巒疊嶂的群峰簇擁著逶迤清亮的堵河,滔滔奔騰的堵河像一條銀白色的綢帶,柔美秀麗地披在上庸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喜愛堵河的柔情與剛烈,喜愛堵河的氣象萬千,水天一色,宛若楚楚動人的少女,讓人心醉。也愛堵河的氣勢磅礴,波濤洶涌,恰似威武雄壯的秦巴漢子,使人心潮澎湃。
      翠竹垂柳水相伴,蕩舟魚躍兩岸歡。堵河滔滔不舍晝夜奔流向前,碧水悠悠一路歡歌奔騰北上。堵河滋潤著上庸這方水土,也養(yǎng)育著堵河流域的一方兒女,更滋潤著兩岸的眾多生靈萬物,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上庸人。堵河兩岸的子民枕河而眠,傍水而生,依河而居,享受著堵河的恩施,受惠于母親河的恩澤。上善若水,堵河情深。堵河兒女與堵河相親相依,始終銘記母親河的恩情。
      堵河從遠古走來,從高山峽谷中出發(fā),一路歡快地接納和匯集苦桃河、深河、官渡河等支流,豐滿壯大。從大九湖到圣水湖,從兩河口到漢口,從秦楚到京津,匯漢江,入長江。一路歡歌北上潤澤北方大地,另一路清波碧浪東流入海。我贊美堵河北上京津的奉獻精神,謳歌堵河奔流不息的奮發(fā)精神。
      望文峰塔下翠竹林茂,蒼翠欲滴,鳥語花香,風景怡人。上庸山青,堵河水碧,山呼水應韻依依。女媧山下踏歌行,圣水湖畔賞美景。武陵峽里尋人家,太和谷中梅迎春。堵河兩岸風景如畫,使無數(shù)堵河兒女魂牽夢縈。
      傍晚來到百二河風華老街景觀帶散步,我手撫河堤石欄浮想聯(lián)翩。不久堵河水將歡快地穿山過洞,越溝過澗調(diào)水城區(qū),為茅塔河和百二河水庫補充水源。未來的百二河道將成為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秀水靈動的樂園和市民散步、休閑、娛樂的絕佳地方,百二河道也將成為城區(qū)一道人水相親、城水相依的亮麗風景線。此時我不禁想起《小村之戀》歌中所唱:“難忘的小河,難忘的山崗,藍藍的天空,陣陣的花香,怎不叫人為你向往,你常出現(xiàn)在我的夢鄉(xiāng)……”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發(fā)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頻(FM)99.1兆赫文藝節(jié)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作者:


      任傳華,供職于湖北鹽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十堰分公司。十堰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近年來創(chuàng)作散文、詩歌分別刊載于《中國鹽業(yè)》、《工友》、《湖北鹽業(yè)》、《十堰作家》、《十堰晚報》等報刊雜志。


    朗讀者:

    杜登艷,竹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內(nèi)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也可添加QQ:441409997,在線投稿。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作者自行負責。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
      竹山便民服務
    •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