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国产对白在线精品|97久草视频在线|99国产在线宅男|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首頁 > 聽竹山
    聽竹山|漫游青石峽
    發(fā)布時間: 2020-10-20 11:18 來源:竹山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澤昆
    字體大?。?
    打印
    返回

    聽竹山

    聽竹山人寫的竹山故事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是:


    漫游青石峽

    作者:袁斌
      樓臺鄉(xiāng)塔院村有青石峽,我曾在暮色 里向峽內(nèi)走過幾十步,觸目驚心之余,從此念念在茲。 9月5日,天高地迥秋風(fēng)爽,約得幾位朋友同游此峽。

      從竹山縣城至樓臺鄉(xiāng)觀音溝,從觀音溝翻山到谷底,再折向北行七八百米,就到了青石峽。 峽谷兩側(cè)高山聳立,樹木繁茂,堆翠積綠。 峽口不過十米左右,卻被一塊七八米寬的巨石堵住,河水只能從它腳下的亂石中嗚咽著 擠出。
      這塊巨石就是遠(yuǎn)近聞名的“雷打石”。巨石倨傲地斜倚著,似乎是峽谷的守護者。傳說過去峽口處本無此石,但常有怪事,有時候明明看見有人在峽口,可轉(zhuǎn)眼人就不見了。事出反常,必有妖怪!雷神爺爺轟下一方巨石鎮(zhèn)壓妖怪,就是這雷打石。這方巨石足有兩間屋子那么大,足以讓妖怪永世不得翻身。為了懲罰這個妖怪,人們在巨石上鑿出臺階,來來往往的人必須從此石頭上走過,這叫做“千人踏萬人踩”。人們還在巨石上鑿出碓臼,碓擊妖怪。當(dāng)然,碓臼主要是為了舂糧食,后來還辦起了油坊,但天長日久,油榨成了精,趁著洪水就化成了蛟龍,游進了堵河……

      跨過傳說,進入峽內(nèi),山谷中亂石嵯峨,姿態(tài)各異,不少石頭大得出奇。 同行的盟友北星河 · 一“詩”: “遠(yuǎn)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 石頭真是大,真是大石頭。
      有些石頭如場院,可以背著手在上面漫步,有些石頭如小山,可攀援而上。它們橫七豎八地架在河谷中,無聲無息地傳導(dǎo)出豪邁和剛強的氣概。這些石頭原本是青色的,但雨打、風(fēng)吹、水浸、日曬……總之,經(jīng)過歲月的廝磨,這些石頭早已掩藏起本來的色彩,變得樸實無華,甚至它們的身上青苔成斑,它們依舊不動聲色。那些青苔如盛開的花朵,即使這個季節(jié)已經(jīng)枯萎,卻仍然雍容而端莊。河谷中有綠色的蜻蜓,有紫色的蝴蝶。蝴蝶的裙角隱約有著孔雀翎一樣的眼,神秘又奢華。

      因為滿谷的石頭,河流一路跌跌撞撞,只管放聲歌唱。 水潭自然是有的,沉淀著青山的色彩。 據(jù)說原有一處深潭,名曰龍?zhí)叮恢顪\。 每逢干旱,投石潭中,潭上就出現(xiàn)了彩虹,然后就會下雨。 但因為修路炸石,深潭也被填上了。

      峽谷里峰回路轉(zhuǎn),前行就有兩條山溝,向左側(cè) 山谷可到雙臺鄉(xiāng)臺子村學(xué)堂洞,沿右側(cè)山谷可到雙臺鄉(xiāng)羅家村石門洞。 左側(cè)山谷邊也有一山洞,名叫母豬洞。 傳說過去這里有戶人家喂了一頭母豬,喂了很多年,不想再喂了,就捆到屋外案板上,可再從屋里出來時,那豬變成了一個老婆婆,還穿著紅色的繡花鞋。 這誰敢殺? 于是小心翼翼地抬到附近一個山洞里,逢年過節(jié)還燒香禱告。 誰家豬病了,撮些香灰回去喂豬,能治病。 后來此地建了一個林場,就叫做母豬洞林場。

      從右側(cè)山谷進去, 地勢相對平緩,滿谷紅梢柳,在河谷中或榮或枯,自生自滅。 河水清淺,我甚至看到一只螃蟹在河底的細(xì)沙上施施然爬過,不由得想起一句民謠: “老表老表,下河洗澡。 螃蟹夾腳,唉喲唉喲。 ”是的,這里不僅有螃蟹,還有沙灘,也不乏光滑的鵝卵石,這不是一條小溪,而是一條河流,它的名字叫欽峪河。
      竹山縣志記載:“源自滄浪山。下至小欽峪,歷塔院寺,經(jīng)龍當(dāng)石,又下至汪家廟,至岔河口受當(dāng)峪河,合流為欽峪河,入堵水?!贝藭r,我若順著這條河向前,可以到羅家村,再繼續(xù)向前的話,就到了滄浪山腳下,可攀登滄浪山主峰,也可翻一座小山到鄖縣鮑峽鎮(zhèn)滄浪村——公路未通的年代,這是竹山縣至鄖陽府的陸上古道。
      但河谷中道路已不可行,山鳥亂鳴,野草瘋長,我也不由得想起一句詩來:“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痹跊]有汽車的年代,即使水路可直下鄖陽府,但從鄖陽府到竹山,陸路顯然更為快捷。時光不斷地更新著世界的模樣,如今這條古道難以通行,我卻知道遠(yuǎn)方晴翠之處盡是錦繡之城。
      有人說,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其實,旅行的時候,身體和靈魂都在路上,今天就是如此,何況還是與好幾個有趣的靈魂一起。我只是不知道,他們,還有曾經(jīng)從青石峽來來往往的人們,從神怪傳說走過,面對滿谷的巨石,是不是也和我一樣,靈魂里風(fēng)染了幾分豪壯?!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zhuǎn)發(fā)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頻(FM)99.1兆赫文藝節(jié)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作者:

       袁斌,上庸北壩人,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供職于竹山縣融媒體中心。
    朗讀者:

      杜登艷,竹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內(nèi)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在線投稿,并請在標(biāo)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quán),作者自行負(fù)責(zé)。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wù)
      竹山便民服務(wù)
    •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