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国产对白在线精品|97久草视频在线|99国产在线宅男|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首頁 > 聽竹山
    聽竹山|不一樣的“爹媽”
    發(fā)布時間: 2020-08-31 15:37 來源:竹山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澤昆
    字體大?。?
    打印
    返回

    聽竹山

    聽竹山人寫的竹山故事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不一樣的“爹媽”

    郭迪福

     

      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名財政干部在幫扶工作中與幫扶對象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隨之認其為“爹媽”,這名財政干部就是我。2020年是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關(guān)鍵之年,這意味著我和 “爹媽”即將分離。由此,我莫名地產(chǎn)生了一種失落和憂傷。過去的6個年頭,許多有趣的往事歷歷在目,我真的很害怕離開他們。
      事情還得追溯到6年前。
      在2014年啟動的精準扶貧“戰(zhàn)役”中,我隨著幫扶“大軍”來到鄂陜交界地——得勝鎮(zhèn)。在那里,我結(jié)識了幾對“窮親戚”。其中一對是年近90高齡的老夫妻:龔舉位和劉鳳英。

    ↑網(wǎng)絡(luò)配圖


      兩位老人因為都患有慢性疾病,孩子長年在外務(wù)工,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龔舉位患有嚴重的支氣管炎,講話極為困難,每當我開展入戶走訪時,他總是熱情地和我打招呼,然后伴隨著一陣急促的喘氣。劉鳳英患有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已近乎完全喪失行動能力,我每次入戶時,原本坐在一個小木椅上的她,總不忘扶著椅背艱難地起身給我讓座,并極力在我面前假裝成一個健康的人,目的是不給我的工作“添麻煩”。
      每每看到這一幕,我的心中總少不了一陣酸楚。
      自打和兩位老人結(jié)對幫扶的那一天起,我就熱情地稱呼其為“大伯”和“大媽”,兩位老人也很樂意接受我這樣稱呼他們。在過去的結(jié)對幫扶的6年里,我們一直相處融洽,宛如真正的“父子”和“母子”。
      回想起6年前,那時的大橋村,自然條件惡劣,一方水土不能養(yǎng)活一方人,大量貧困戶還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內(nèi),居住環(huán)境十分惡劣。
      在一次偶然的交談中,我得知兩位老人做夢都想擁有一間不漏雨的磚瓦房??墒牵美先说脑捳f:“黃土埋到了脖子,這輩子怕是沒有機會了?!?/span>
      幫助兩位老人實現(xiàn)住上磚瓦房的夢想,成了我的頭等大事。于是,我向當?shù)攸h委、政府、村支兩委匯報兩位老人的情況,爭取把兩位老人納入易地扶貧搬遷之列。在我的爭取下,經(jīng)過群眾評議、村支兩委審核、公示、公告等一系列程序后,兩位老人正式被納入易遷名單。
      2018年冬月十二,大伯大媽終于住進了他們盼望已久的微型“別墅”——75平米的易遷房。這天,兩位老人高興的像兩個孩子。老人搬家那天,我特意從縣城驅(qū)車80多公里前去祝賀。按照制度規(guī)定,易遷戶搬家不得請客、不得收禮、不得燃放煙花爆竹。上門,兩手空空的我心里很是過意不去。


      “‘兒子’能親自上門看望,比帶什么禮品都好。你代表了黨組織,是我們的靠山。”看到我前來祝賀,大媽劉鳳英高興地流出了眼淚。
      搬進山下的新房,老人的住環(huán)境得到了徹底改善,但隨之而來的環(huán)境不適開始影響老人的生活,最典型的就是兩位老人因為長期使用柴火灶,對新的燃氣灶爐的使用極為不習(xí)慣。后來,我又當起了兩位老人的“師傅”,經(jīng)過一天的反復(fù)示范、指導(dǎo),老人慢慢學(xué)會了使用燃氣灶爐,我懸掛的心慢慢地落了地。


    ↑得勝鎮(zhèn)界嶺村陳家灣扶貧安置點

      老人的孩子常年在外省工作,回家探 望的次數(shù)有限。 孩子不在身邊,老人一直掛念。 有一次,回家探望的孩子返程,老人送了一程又一程, 看著車子消失在遠處,可兩位老人還是久久都佇立在那里,許久不愿回頭。
      “爸、媽,不是還有我照顧你們嗎?”見此情景,我忍不住叫了一聲爸、一聲媽。聽到我叫爸媽,二老這才回過神來說道:“是的啊,有你這個‘兒子’在身邊,比親兒子還要細心好幾倍,兒子不能給的,你能給,兒子不能做的,你能做,我們心里舒服多了。
      6年來,由于能力和精力有限,我和兩位老人促膝談心的時間并不長,除了參加過一次大媽的壽宴外,甚至沒和老人一起吃過幾次飯,但兩位老人對我的善待,時常讓我回想起早已離我而去的生身父母。

    ↑網(wǎng)絡(luò)配圖


      捫心自問,在過去的6年里,我為兩位老人做的并不多,我的身份充其量算得上一個政策“快遞員”,最大的貢獻莫過于把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 “傳遞”到兩位老人手中,但兩位老人卻對我十分感激。我們之間形成了特有的非血緣關(guān)系的“父子情”和“母子情”,這也算是我在扶貧中的最大收獲。
      我將珍藏這份情意,直到永遠!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zhuǎn)發(fā)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頻(FM)99.1兆赫文藝節(jié)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作者簡介:

      郭迪福,中共黨員,雙臺鄉(xiāng)茅塔寺人,現(xiàn)供職于縣財政局。

    朗讀者:

      梁險峰,竹山縣融媒體中心編輯。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內(nèi)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也可錄音后并附作者簡介投稿QQ:441409997。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quán),作者自行負責 。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wù)
      竹山便民服務(wù)
    •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