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老芨文學作品散記
□陳秀麗
將歲月沉淀在文字中,將愛恨溶解于感恩里,將執(zhí)著與堅韌釀成生命的水和空氣,滋養(yǎng)一種精神。讀作家老芨的文學作品,油然而生的是對生命的敬畏、思索、感恩與頓悟。那些細致入微的描寫,貼近心靈的傾訴,不可抗拒的人與自然與社會的斗爭,人間百態(tài)及自然萬象的素描,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時而如歌如泣、時而蒼涼悲切、時而波瀾壯闊、時而詭譎突變的人生畫卷。讓人不僅感受到了文學的豐富與微妙,也感受到生活之艱辛,命運之多舛,更感受到苦難對人生的一種警策與激勵。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言氣質、言格律、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格律、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隨之矣;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老芨的散文常以白描入手,以真情見長,蘊含刻骨銘心的親情,真誠曠達的友情,青澀熱烈的愛情。這些文字尤以親情為重,為我們展示了他生活、奮斗、升華的半個多世紀的人生。老芨的一生坎坷多桀,一波三折,劫后余生,可是他從未屈服,從未放棄。他無言地忍耐,堅強地抗爭,又感悟地生存。
老芨生于20世紀40年代,經(jīng)歷了“文化大革命”前后動蕩的歲月并屢經(jīng)浩劫,成為政治運動的犧牲品和受害者;居水深火熱之中,備受人生之煎熬。然而,他困頓而思想、困厄而堅韌、困惑而徹悟,才留下他獨特的人生歷練和蒼涼厚重如秦巴山脈的作品。
都說痛苦的經(jīng)歷是人生的一筆財富,但對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人,那些艱難險阻如洪水猛獸般橫亙路前,前途吉兇未卜,又有幾人能戰(zhàn)勝自己,意志堅強而不動搖?又有多少人在畸形社會形態(tài)與環(huán)境下保持真善美情懷而不被扭曲?又有幾人能經(jīng)得起百般摧殘而屹立不倒?老芨做到了,他沒有被命運扼住喉嚨,盡管有時嘶啞、有時凄厲、有時沉吟,但他卻一直在歌唱著,堅持不懈地流淌出快樂、暢想和夢幻,更用飽蘸血淚的筆觸,記錄了家族的辛酸史。讓我們仿佛看到了疾風驟雨中一只飄搖不定的船,從湍急的堵河漂流而下沉浮生死。
老芨的散文簡潔凝練,文風純樸自然,用情深厚,意蘊深遠,筆力雋永勁道,不乏優(yōu)美想象,從中可見一位作家矢志不渝、堅持夢想的奮斗足跡。那一個個盈滿淚珠的歷程與過往,在他的筆下磨礪成了璀璨奪目的珍珠。在命運促狹之時,在心靈滴血之時,在苦悶彷徨之時,在靈感迸發(fā)之時,在消沉絕望之時,他都一直抗爭著、思考著、堅持著,他這樣想也這樣去做:唯有拿起筆,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才能證明他思想的高貴;他用筆捍衛(wèi)著自己生命的尊嚴,而不是任人宰割的案板之物,不是形如蟲芥任人俯視踐踏凌辱之身,更不是被命運擺布的懦夫。
從老芨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有時需要用心去品味,用另一只眼睛去審視。當我們細心讀來,看到很多被生活剝離的原型,進入情境,更多的是生離死別。他的父親被處決,他的親人被餓死凍死,流散他鄉(xiāng),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曲未終而人已散,獨存人間孤苦伶仃;疾病纏身,饑寒交迫,慘遭凌辱和迫害,幾度與死亡擦肩而過,這些活生生、血淋淋的細節(jié)、情節(jié)和史實,讓我們看到了那個特殊年代、特殊環(huán)境一個“在場者”悲慘的命運歷程,不禁讓人扼腕哀嘆,痛惜不已,甚至驚心動魄。
看了老芨的作品,有驚奇也有震撼。面對悱惻人生,他始終保持高貴、善良之心,不因他人誹謗、背叛、污蔑而沉淪;不因他人打擊、屠戮而改變自己的初衷和泯滅自己的夢想。在他敘寫家族和個人命運的段落中,有的是無奈和憂傷,有的是疾呼和憤慨,但鮮見咒罵、中傷、報復、抨擊的字眼和行為,他并沒有玩世不恭,以牙還牙,憤世嫉俗,而是跳出苦海,體諒他人,包容一切,豁達人生,淡定從容。站在他的家鄉(xiāng),站在他的母親河——竹山堵河邊上慣看秋月春風,塵封是非恩怨,人生的戰(zhàn)火硝煙已灰飛煙滅。他寫作的目的是素描式的記錄,是史詩般地復原,讓讀者去看、去思、去品評。他活出了大山漢子的質樸,活出了堵河人的靈秀,也活出了煉獄者的淡泊與大度,真性情也!
有一種境界叫超脫,有一種境界叫忘我,有一種境界叫達觀,這是我從老芨的散文隨筆中讀到的,也是我從他的文字背后領悟到的,這是不是王國維《人間詞話》關于境界的注解呢?
熟悉老芨的人,都說他是一個犟人。這種犟,表現(xiàn)在言行舉止對正直正義直抒胸臆的表達;這種犟,表現(xiàn)在對文字、書法幾十年如一日的喜好和癡迷;這種犟,表現(xiàn)在對家族、家庭不離不棄的責任擔當和堅守;這種犟,表現(xiàn)在他對朋友兩肋插刀、義無反顧的執(zhí)著;這種犟,表現(xiàn)在他對美好事物的歌詠與贊美……
——所有這些,我們在老芨的作品中都能找到。
“那年的正月初四,雪很大,把整個村莊和通向村莊的路都掩埋了。那條彎彎的小河也消瘦成了一條細細的黑線;這條細細的黑線是纏綿的,將阿蘭的村莊繞成了那個男孩永遠也解不開的情結。龍鐘的桂花樹啊,穿靴戴帽,一身銀白,活脫脫一個圣誕老人的模樣,依舊立在村口翹盼著,注視著這個白色而又寧靜的世界?!边@是散文《阿蘭》中的細膩描寫,是一個情竇初開、純潔如雪的初戀,是一個在漫天飛雪中滿懷憧憬的愛情神話,可惜,如飛雪一樣潔白、也如飛雪一樣短暫的愛情轉瞬即逝。這樣的情意繚繞,詩意綿綿的刻畫,在書中俯拾皆是,這也是他對情愛至美至真的寫意。
老芨出身名門望族,幼時享用奢華,倍受寵愛,后幾經(jīng)磨難,家族走入沒落,但來自家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教育卻讓他受益終生,讓他崇尚良知而不卑不亢。老芨4歲時啟蒙,師從當?shù)亟逃缑麕燀n世杰先生,老師的形象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先生一身傲骨,不愿與上層人士為伍,卻樂于同平民百姓廝混,先生有許多民間的朋友,如齊正祥、閔煥洋這樣的教書先生,像唱老旦的姜斗文、唱青衣的劉俊甫這樣的民間藝人,還有像炸油條的劉昌達這樣的下層朋友。先生不僅和這些人玩得攏,而且看到朋友疾苦,還脫衣相送,贈錢接濟?!?/p>
“先生是我的啟蒙老師,一向把我當作他的得意門生。還是在官渡讀書時,一次考試前,先生問我打算拿第幾名?我說,保證第二名,爭取第一名。先生眉頭緊鎖,滿臉怒氣地說:沒出息的東西!第一名是英雄,第二名就是狗熊,懂不懂?說罷便拂袖而去?!?/p>
“那次考試,我語文、算術都得了第一名,便興顛兒興顛兒地來到先生面前,心想先生一定會翹起大拇指把我表揚一番,誰知先生聽后一臉烏云,好像我丟了他的人似的,只冷冷地把我剜了一眼。于是我深感不平地說,這次我可得了兩個第一名啊!先生說不,只得了一個!我不解,又理直氣壯地說:是兩個!他不容置疑地說:一個!看到先生一臉蕭殺,我不敢再辯了。這時先生說:語文你得了100分,第一個交卷,是第一名;而算術你雖然也得了100分,卻是第二個交卷,能算第一名嗎?進而先生又說:什么叫第一名?第一名就是獨占鰲頭,無論是分數(shù)、速度、卷面都要壓倒別人,而不為別人所壓倒,那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第一名呵!”
正所謂“名師出高徒”,老師的博學與良知、精益治學和剛正風骨,為老芨樹立了人生標桿,這就不難理解他為何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桀驁人格了。他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體會的身體與精神摧殘,也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的親情傷痛,在《“甜”的記憶》《“鹽”的記憶》和《歲月沒有湮滅的碎片》等文中可見端倪,那里留下了他成長的印記、經(jīng)歷的溝壑,在他的靈魂深處和世界觀中都有折射。
跟隨老芨的筆觸,走進他的生活和社會情境,我們也隨他樂一回,悲一回。老芨的散文謀篇布局富于機巧、意趣和意味。他以寫人敘事見長,他筆下的人物個性鮮明,生動活潑,呼之欲出,情感描述情真意切,希望,失落,期待,憧憬,一個歷經(jīng)滄桑磨難的人,在看似光鮮的表象下卻埋藏了一顆千瘡百孔的心,也活著一個不屈的靈魂。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不僅讓人感受到了痛,也對他如此豁達的心境刮目相看。能歷經(jīng)磨難而淡化神傷,沉淀下包容萬物的積極樂觀、過人聰穎、理性和感恩情懷,足以讓人心生敬畏。
老芨的朋友很多,交情甚篤者眾。有時他的行為又讓人有點不可思議,他做過心臟搭橋手術,但在朋友相聚話語投機時,卻大杯狂飲,豪情萬丈,酒杯搶都搶不下來。有人說酒品見人品,可從他的細微末節(jié)里,我們感受到他的真與純:有時純?nèi)缟倌曛x氣;有時直如山澗之劍筍;有時又曠達如屹立之高山。他的這種執(zhí)拗、真誠與可愛,表現(xiàn)在他的詩歌和小說創(chuàng)作中卻是另番情景。
2000年10月,老芨10年磨一劍,出版了他的長篇小說《雷池》,在大家調(diào)侃男女主人公為啥8年相處,也沒能像扭麻花那樣“扭到一起”時,他多有沉默,但更多的是對那個故事特殊社會背景和環(huán)境的尊重,對人性和主人公的尊重。故事發(fā)生在“文革”后期,一個貧窮落后的偏遠山區(qū)縣城,他設定的男主人公似乎有他自己的影子,但藝術高于生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故事和現(xiàn)實之間的差異,他為男女主人公保持的愛的貞潔,不能不說是他的主觀意旨——情感的高尚摯真可以脫離肉體欲望的交結而存在,那是一種更高的情愛境界。這本小說的價值,我們不妨從歷史的角度去審視。
“柯林痛苦地望著這個女人的背影,心里再一次想到:錯過這次機會,也許永遠無法同她見面了!想到這一點兒,那些共同擁有的生活片段,便像海潮一樣洶涌澎湃地向他襲來,這種銘心刻骨的愛戀,這近乎生離死別的痛楚,此刻像虎豹、像豺狼般地撕裂著他,吞噬著他……
過去的,無法修補;眼前的,無法挽回來。
那個女人正被推掇著移到了檢票口,一會兒便消失了。
柯林的雙眼噙滿了淚水。
少頃,隨著一聲汽笛的長鳴,他的心,他的靈魂出竅了。緊接著,哐當哐當?shù)霓Z鳴,像巨浪般從月臺上向候車廳撲來,向他撲來,把他和他的心帶向了茫茫的遠方……”
這是小說的悲慘結局,男女主人公相愛一場,最終背道而馳,形同陌路?;ê迷聢A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現(xiàn)實人生的苦痛不可回避。這是虛構,也是現(xiàn)實,留給人們無限的回味與遐想。
2010年,在老芨68歲“高齡”時,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詩歌集《堵河等我歸去》。一個年近古稀的人能寫出怎樣的詩意?他的苦難人生又是怎樣“詩意”起來的呢?捧讀后,我思緒萬千,詩歌中雖無當下現(xiàn)代詩所流行的繁蕪的意象、隱喻以及通感移覺等技法,但自始至終都有一種“真”的東西在汩汩流動,氣息順暢,感情充沛,那是發(fā)自肺腑的聲音,那是人生睿智質樸真誠的詩意表達,那是一個人的精神內(nèi)核。愛爾蘭詩人葉芝在74歲還寫詩,老芨與之相比還算年輕,也許他真正的詩意人生才剛剛開始。
“生命之歌,從母親分娩時就/開始吟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便奏響序曲成為交響……”這是他在詩歌《生命之歌》中的吟唱。詩句靈動,散發(fā)出生命質樸的光芒,心懷對生命之初的敬畏和愛戀。
“生命,總是以生命/自己的形式存在/脆弱的靈魂無法包裝/最好閉上眼睛,做夢吧/是安慰/抑或欺騙”這是另一首《生命》中對生命真諦的質問,他想尋找出路和答案,但現(xiàn)實又是多么殘酷,多么撲朔迷離?借助詩行書寫人生軌跡,這便是詩人的慧眼,萬物皆收心底。
老芨即將出版散文隨筆自選集《往事那片云》,他自稱“紀念版”。此書選取了散文隨筆集《滄桑耳語》《蒼茫細語》《咸言淡語》和長篇自傳體系列散文集《活殤》中有關家族的篇章;另有訪談、述評、序跋,形同人物寫真,專欄隨筆可觀其達觀的人生智慧和感悟哲理,部分述評文章,管中窺豹他在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文字隨處可見對美好、樸素、純真情感的渴望與推崇。這是一次梳理,也是一次升華,更是他對人生的一次俯瞰與總結。在期待中感悟,在回首中凝望。相信又是一次精神的盛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品”,有人窮極一生,搏得一頂烏紗帽;有人繁衍生息,子嗣興旺;有人勞心勞形創(chuàng)下一樁基業(yè);有人意趣靈動留下一首歌或一句名言。老芨的這些書,卻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那里不僅有真誠的詩意,隨性的浪漫,疾徐張馳的人生節(jié)拍,還有社會影像的生動寫真,更有評說世道的灼見慧眼,他以自己的執(zhí)著,構筑了他生命的大廈,底色善良高貴,棟梁厚樸,心氣高雅桀驁,雖屢經(jīng)摧殘,風雨飄搖,仍癡心不改,砸骨為石,鋪就了向上的階梯,至達人生悟道的頂端。
老芨的寫作帶有很濃的個人特色,他的經(jīng)歷富于傳奇色彩,父母早逝,討過米,要過飯,放過牛。雖聰穎過人,但命運不公,與上大學失之交臂,先后從事過木工、鍛工、鉗工、翻砂工和模型工。曾任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技術員、車間主任等職。1988年進入稅務部門,基本上一直從事文牘及刊物編輯工作直到退休。他把個人不平凡的經(jīng)歷述諸文字,無論是散文隨筆,還是詩歌小說,都在堅持、嘗試和創(chuàng)新,他呈現(xiàn)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驚喜,那種文字透露出的精神力量深深地感染了我。
從他對待困厄人生的豁達,比較自己的煩惱是多么地雞毛蒜皮,微不足道,從而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從他堅持寫作到著作等身,也為自己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他沒有把疾苦掛在臉上,把抱怨掛在嘴上,常以幽默輕松示人,常懷感恩之心,這樣的人才是受人歡迎的人??!
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永無止境。在老芨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如果能規(guī)避部分過于寫實的片段,作品將更有藝術美感,也希望他能跳出個人的閱歷空間,放開視野和胸懷,以博愛之心,恢宏大筆關注社會民生,寫出更加寬廣深刻的經(jīng)典之文;在詩歌的技藝上,應更加斟酌,讓詩句的表達日趨雋永、靈動、韻味和幽然。憑藉老芨的筆力和激情,足可創(chuàng)作出更多精彩并富有神韻的人物來,將生活、哲學、故事、藝術有效結合的小說便是我們更大的期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边€有什么比歷經(jīng)滄桑還留有真性情更可寶貴的呢?從老芨的作品中,我讀出了一個剛正不阿、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內(nèi)心正直的聲音。我看到了一個在社會最痛苦的時節(jié),分娩出的出色作品及應有的震撼。我更感受到一顆不屈的心對藝術、對真情、對善良、對幸福的渴望與大愛。
老芨乘一葉小舟從家鄉(xiāng)堵河啟航,歷經(jīng)十磨九難,遭遇驚濤駭浪,淹溺浮沉,九死一生,終于走向漢江,匯入浩浩湯湯的長江。從小溪流入河流是種選擇,從江河歸于大海是種執(zhí)著。只有胸懷江川者,才有鴻鵠之志,浩瀚之氣。如今,他從苦海中泅渡而出,掌舵人生,出禪入定,居高遠望,峰巒疊翠,滿目繁茂,輕風拂面,目光篤定,思緒斑駁,揮筆疾書生命、生活與生存的真義。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
2012年7月11日
【作者簡介】陳秀麗,女,吉林人,詩人,作家, 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有若干文學作品發(fā)表。熱愛自然山水,所見皆是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