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麻豆国产对白在线精品|97久草视频在线|99国产在线宅男|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首頁 > 聽竹山
    聽竹山|城南古渡
    發(fā)布時間: 2020-07-13 09:20 來源:竹山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澤昆
    字體大?。?
    打印
    返回

    聽竹山

    聽竹山人寫的竹山故事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城南古渡
    作者:任傳華

      恰逢周末,漫步古街石巷,尋覓古鎮(zhèn)歲月的蛛絲馬跡,佇立在堵河岸邊,聆聽清波碧浪訴說碼頭曾經(jīng)人來舟往的繁華與喧囂。當年黃龍碼頭是十堰物資進出和商品交流的重要集散地,航線惠澤沿線數(shù)以萬計的居民。望著昔日的碼頭,一種戀戀不舍和一絲惆悵一起涌上我的心頭。不經(jīng)意間,兒時城南古渡的情景又紛至沓來。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fēng)吹柳條拂堤畔。每個人故鄉(xiāng)的記憶中總有一條河永久難以忘懷。沿著黃龍碼頭逆流西行就可到達故鄉(xiāng)竹山縣城,縣城依山傍水,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漢江最大的支流堵河蜿蜒曲折環(huán)繞滄桑古城潺潺而過,日夜不息奔騰激蕩。山與水纏綿悱惻,水與城相依相偎,城因水而生,河因城而靈。堵河孕育著上庸的燦爛文化,也養(yǎng)育了兩岸兒女,灌溉滋潤著沿河流域的土地與莊稼。

      有河流的地方便有碼頭和渡口。從縣城南關(guān)古內(nèi)城城門洞出,順著長青條石砌成的南門坎石階而下就來到南門河邊。小時候記憶中的南門河碼頭車水馬龍,人來舟往,熱鬧非凡。站在南門外城城門舉目遠眺河中桅桿如林,木排陣陣,千帆競發(fā),岸邊帆檣相挨,岸上商賈云集,馬拉騾馱,食鹽、茶葉、布匹、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在碼頭中轉(zhuǎn)、交易、接收、裝運、發(fā)貨。河邊停滿了長長待發(fā)的竹排、木筏,船工纖夫號子鏗鏘有力,裝貨的、卸貨的、運貨的人肩挑背扛,來往穿梭,人流熙熙攘攘。兩岸楊柳依依,體態(tài)裊娜,臨風(fēng)搖曳,悠悠河水碧波微瀾,嫵媚柔和,垂柳綠水相映成趣,各種水鳥貼著水面飛翔,一群野鴨悠閑地游來游去,宛如淡雅清麗的清明上河圖。

      拂曉人喚渡河船,晚霞輕舟載客歸。那時候城外河對岸是瓜果飄香,成畦成行的菜園,城內(nèi)是店鋪林立、貿(mào)易興隆的集鎮(zhèn),站在此岸,對面是希望的田野,站在彼岸,這邊是萬家燈火。城里的人出城郊游、買菜、踏青掃墓,城外的人進城趕集、購物都要以舟為橋。一只來回游曵的渡船,承載著無數(shù)南來北往忙碌的腳步。晨起百鳥啁啾,薄暮漁舟唱晚。渡船每天像織布梭子似的從此岸到彼岸來回往返,成為連接城鄉(xiāng)的一座流動的橋,過河的人們擔(dān)筐背簍、提籃挑擔(dān),踏著晃晃悠悠的跳板上船,大家彼此熟悉,一邊相互打著招呼,扯些家長里短,柴米油鹽,聊著天氣變化,鄰里趣事,一邊互相照應(yīng)著給蔬菜籃子、裝豬崽的簍子、盛糧食挑子騰挪地方,招呼著讓老人和小孩子坐好,也有一些年青小伙兒與嫂子媳婦們相互間開著半雅半俗的笑話。銀鬢飄拂的艄公能夠一手拿著裝船票和錢的木匣子,一手扶著船篷沿著窄窄的船舷輕松的從船尾來到前艙賣票。人齊了,艄公高喊一聲“開船了”,有年青后生將鐵鏈系著的船錨拉起,隨著竹篙輕點,船便離開了岸邊。渡船劃開浩淼碧水,蕩開一路波瀾,船尾激起一圈圈漣漪,碧綠的河水幾乎淹到船舷。水流平緩處,艄公輕輕搖著櫓,人們身子隨著渡船輕輕搖晃,船到河中心激流處,水深不見底,河水翻卷著旋渦,只見艄公用腿夾著櫓,雙手撐篙,長長的竹篙插入水中僅剩一小截在水面。艄公技術(shù)高超,行船如平地推車,又如閑庭散步。船兒輕盈,漣漪蕩漾,櫓漿搖動水聲悅耳,滿船歡笑響徹兩岸。船到岸邊,年青后生立在船頭使勁拋錨固定渡船,然后放下跳板,人們順著跳板,棄舟登岸,一會兒就消失在田野的四面八方。
      堵河既有風(fēng)平浪靜的柔情,也有洶涌澎湃的激情。如遇到夏秋季節(jié)降雨較多,山洪傾瀉,河水豐沛之時,浪高水激,渡船也必須停航幾天,河兩岸人們來往出行隔河渡水也不便。

      時光荏苒,歲月飛逝,2002年南門一座鋼桁梁拱橋跨河而建,似彩虹臥波,兩岸通行十分便捷,黃龍碼頭和城南渡口已經(jīng)完成了歷史使命,結(jié)束了擺渡過河的歷史。如今竹山縣城不僅有一橋、二橋、三橋、鋼架橋,而且還有造型優(yōu)美的廊橋,風(fēng)格各異的大橋橫跨堵河也成為小城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渡船上岸了,沒有了同船過渡的情趣,但它們曾經(jīng)給我留下了久遠和綿長的記憶,古樸的渡口、悠悠蕩漾的木船,但見城南堵河水,碧波蕩漾唱歡歌,年復(fù)一年一往無前流向遠方。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zhuǎn)發(fā)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頻(FM)99.1兆赫文藝節(jié)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jié)目,再見! 

    作者簡介:


      任傳華,竹山人,供職于湖北鹽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十堰分公司。十堰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近年來創(chuàng)作散文、詩歌分別刊載于《中國鹽業(yè)》、《工友》、《十堰作家》、《十堰晚報》等報刊雜志。
    朗讀者:

      何森奧,縣融媒體中心實習(xí)生。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內(nèi)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wǎng)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jié)目文章屬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如有侵權(quán),作者自行負責(zé)。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wǎng)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wù)
      竹山便民服務(wù)
    •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竹山特產(chǎn)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wǎng)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