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欲芳華,讀書不可少。
精彩的人生無不是讀書的一生。
勤奮讀書有四問,皆用警句名言答。
一問讀書何般重要?讀讀偉人的詩文。
毛澤東詩曰: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蘇試詩曰: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
林語堂詩曰: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二問讀書為何這般重要?聽聽作家的名言。
余秋雨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撓。
普希金感言: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張小硯告誡:要莫旅行,要莫讀書,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三問讀書目的何在?品品警句有啟發(fā)。
培根曾說: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quán)衡。
周國平進而明言:讀書到底是為什么?如果排除做學(xué)問很實際的目的,讀書就是我們吸取營養(yǎng),把自己豐富起來。我自己感覺,讀書最愉快的是什么時候,是突然發(fā)現(xiàn)"我也有這個思想"。最快樂的時候是把你本來已經(jīng)有的,你卻不知道的東西喚醒了。
奧斯特洛夫斯基感語:光明給我們經(jīng)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培根又說: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jīng)驗又補知識之不足。
星鄉(xiāng)大師曰:在等待的曰子里,刻苦讀書,謙卑做人,養(yǎng)得根深,日后方能枝葉茂盛。
四問如何堅持讀書?請請大師出出招。
林語堂又說:讀書沒有適宜的地點和時間,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xué)校內(nèi)或?qū)W校外都可以讀書,無論世界上有沒有學(xué)校,也都會讀書,他甚至在最優(yōu)良的學(xué)校也可以讀書。
買超感悟道:讀書是無處不可以的,于山中讀書,得其空靈;于海上可讀書,得其遼闊;于花蔭下可讀書,得其馨香;于月夜可讀書,得其靜謐。
張潮認為: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觀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黃庭堅笑語:黃魯直言: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無味。
曾國藩歸結(jié)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得一知自足,何河伯之觀海,如井蛙窺天,皆無不知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激道道出讀書之最高境界:讀書到最后,是為了讓我更寬容的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復(fù)雜。
翁森詠詩贊讀一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fēng)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賀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