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一場春雨,忽然使我想起了“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的竹。
我愛竹,贊美竹,歌頌竹,首先緣于它“堅貞、剛毅、挺拔、清幽、有節(jié)”,從個意義上講,謙虛謹慎是竹的品格,堅韌不屈是竹的氣節(jié),無私奉獻是竹的風骨,高風亮節(jié)是竹的靈魂。
其次,我愛竹,贊美竹,歌頌竹,還在于它“清新、飄逸、恬淡、高雅”,總是以挺拔的身姿、濃濃的綠色和堅韌向上的精神給人以鼓舞和啟迪。所以,青山有竹則更青,綠水有竹則更秀,農(nóng)家小院若有幾簇竹,就會把小院點綴得更加生機勃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亂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強,任爾東西南白風?!边@首千古流傳的詩篇,真是把竹子堅韌不拔的品格描寫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
竹屬禾本科多年生木質化植物。竹桿挺拔修長,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是倍受我國人民喜愛的一種植物。它盡管很普通,但其的生命力卻很頑強。不論是在房前屋后,還是在溝岔路邊,它都不擇土壤肥瘦,能夠茁壯成長!
竹子的一生默默無聞,卻非常無私。它一生都不會開花,但在生命快結束的時候,卻會在頂端開出一種白色的花。隨著生命的消逝,花朵也會慢慢變黃,當竹子死去時,花瓣就會凋零。這樣是為了淘汰那些老竹子,給新的翠竹騰出更大空間,使它們能夠好好的生存下去。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無論是在出差在旅途上,還是在旅游的過程中,只要一見到竹,就像遇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總免不了要跟它拍個照或留個影什么的,內(nèi)心的那份喜悅,無以言表。
小時候,我住在鄉(xiāng)下,房前屋后有兩片竹,終日與竹為伴,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春天,去竹林里挖筍;夏天,去竹林里乘涼;秋夜,去竹林里賞月;冬日,去竹林里掃葉。閑暇時,我還會跟小伙伴們?nèi)ブ窳掷镦覒?.....
竹子不但品格高尚、頑強不息,還為我們?nèi)祟愖龀隽司薮筘暙I。竹筍可以用來煲湯,有助消化;竹條可以用來編織竹器,非常結實;竹葉可以用來入藥,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竹子還可以用來扎成竹筏,浮力很大......竹子很環(huán)保,由于它質地堅硬,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取代木材。正如蘇東坡所說:“食者竹筍,居者竹屋,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竹給人以綠意。竹生在山間,生在曠野,生在河邊,生在屋前......凡是有人居住地方就有竹。竹林密密層層,遮遮掩掩,蒼翠欲滴,充滿綠意。唐人張南史在《竹》詩中寫道:“竹林處處云,抽筍年年玉,天風起成韻,池水涵更綠?!蹦憧?春歸時,抽筍時節(jié),筍尖破土而出,直刺藍天,慢慢地,筍尖往上竄,舒枝展葉,鮮嫩翠綠,它如同碧玉一般可愛;夏至時,翠竹蔥蔥,枝葉連連,猶如綠色的云霧,風乍起,竹影婆娑,馨然成韻,倒影池水,綠波蕩漾。多么詩情畫意的綠竹圖啊!
竹給人以詩情。美妙的竹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在山坡上,在河岸邊,在村落里,在陽光下,在微雨中,綠竹掩映著村莊房舍,點綴著山嵐河畔,真是風情萬種,詩意盎然。鄭板橋畫竹,只畫三五枝,成為竹癡,傳為佳話。古人書寫竹的詩韻,更是令人向往。你看,在月夜:“竹陰初月薄,江靜晚煙濃?!?唐魚玄機《暮春有感寄友人》)“風搖松竹韻,月現(xiàn)海潮瀕”(唐.寒山《自見天臺頂》)“珠簾半床月,青竹滿林風。”(唐.越溪楊女《聯(lián)句》)等。
竹給人以活力。唐代詩人無名氏在《斑竹》詩中寫道“濃綠疏莖繞湘水,春風抽出蛟龍尾。”詩中寫出了新竹勃發(fā)、莖拔葉濃、蒼翠欲滴、抽節(jié)向上的勃勃生機。宋代詞人辛疾棄在《滿江紅》中也寫道:“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弊髡邔懗隽酥駸o所畏懼的堅韌精神。
這是詩,這是畫。暮春之夜,月色初照,竹影遍地,水面寧靜,漁舟炊煙,冉冉升起,好一派竹林風光;而當月夜風輕的時刻,更是迷人,清風徐來,松搖竹弄,海潮初漲,濤聲依依,構成動態(tài)的詩情;尤其在風清月白的夜晚,依在床上,皎潔的月亮被珠簾半遮半掩,一縷月色瀉進來,在微風中,竹林里響起美妙的叩瓊擊玉之音。啊,月夜下的竹,是多么詩情畫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