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英雄不問出身”。說的是,不管出身于貧寒或富貴家庭的人,只要付出超過常人的艱辛,為國家和人民做出巨大的貢獻,都值得人們尊重和敬佩,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英雄”。對于這樣的英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關(guān)注其出身何方。在當今開放的社會,已經(jīng)不以“出身”為標準評價人的品質(zhì)優(yōu)劣、貢獻大小??墒枪P者寫此文的初衷緣于看到有些被繩之以法的“官員”們在“懺悔”時常常說到:自己出身貧苦家庭,對今日的“所作所為”深感愧疚,覺得對不起父母妻兒。這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啊!此時才“幡然醒悟”,想到了自己的“貧苦出身”和朝夕相處的家人,不過悔之晚矣!由此,我想說的是,當下的為官者應(yīng)該引以為戒,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要常想想自己的“出身”,這對于其為人處事,以及做工作、干事業(yè)、出政績,勢必會益處多多。
一是常思“出身”,明是非。
家庭是人們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人們的第一任老師。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時,父母無怨無悔地撫養(yǎng)我們長大成人,一是保證我們健康成長;二是教會我們?nèi)绾螢槿颂幨?。比如,溫總理在首次和網(wǎng)民交流的開場白中提到了他的母親,說:“我總記得母親常跟我說的一句話,無論是對什么人,要誠實,要用心講話。雖然她在前幾天患了腦栓塞,兩眼幾近失明,但是她這一番話我一直記在心里?!笨偫泶搜源饲楦腥酥辽睿钊速潎@的是總理“天災”面前的身先士卒,“危機”時刻的鎮(zhèn)定自若、豪情滿懷。這無不與“慈母”的教誨有密切的關(guān)系。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長大“成龍”、“成鳳”的兒女們是不是都記得兒時父母的諄諄教誨呢?我看,未必。試問那些難過權(quán)力關(guān)、金錢關(guān)、美色關(guān)而跌倒的“官員們”,在仕途一帆風順、被人“前呼后擁”興高采烈的時候,想到了自己父母的“嘮叨”了嗎?想到了自己曾經(jīng)粗茶淡飯的“心安理得”了嗎?我看,他們都把這些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否則,他們要是在“百忙”之余常想想自己的“出身”,牢記父母的“警世恒言”,就一定會在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中,明辨是非、分清善惡,不至于在權(quán)力面前忘乎所以、在金錢面前私欲膨脹、在美色面前情昏意迷。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這里說的“母擔憂”,不僅僅是為孩子能否過上衣食無憂的物質(zhì)生活而費心勞神,更主要的是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而憂心忡忡。因此,當下的為官者還是要“兒在千里明是非、分母憂”吧!
二是常思“出身”,知榮辱。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焙螢椤皹s”、何為“辱”?我想就連小學生也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們知道以做“好人好事”為榮,以做“壞人壞事”為恥。這是因為雖然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會有不同的榮辱觀,但有一點則是共同的,即榮與辱之間的界限是清晰的,不會模糊不清;也是容易分辨的,決不能混淆。就像胡錦濤總書記倡導和強調(diào)的“八榮八恥”,并非是深奧難懂的道理,而是簡潔深刻的做人行事準則。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為官者之所以蛻化變質(zhì)、腐化墮落,從大的方面說,是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了問題,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而從小處著眼,則是其在權(quán)力、地位、利益問題上執(zhí)意混淆榮辱界限,越是不可為、不能為而為之,越是該為、必為而不為。當下的為官者要警鐘常鳴,既要認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yè)觀、工作觀、政績觀,又要常想想自己的“出身”,牢記父母的囑托和叮嚀。我想,前者是對為官者的道德約束,后者卻是對為官者“潤物細無聲”的激勵和鞭策,它時時提醒你要校準人生的“航向”,不要混淆榮辱界限,否則就會同人民離心離德,一失終成千古恨。
三是常思“出身”,立大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北彼文┠甑拿褡逵⑿墼里w,正是在金人入侵的動亂年代里,立下了“還我河山”的壯志,他一生征戰(zhàn)沙場,死而后已。當岳飛率軍屢敗金兵,建有大功的時候,有人贈送美女以示慰勞,岳飛說:“金兵未滅,難道是大將安樂的時候嗎?”毅然將美女退了回去。宋高宗要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獎他的赫赫戰(zhàn)功,他又辭謝道:“金兵未滅,何以家為?”岳飛一生矢志不渝,終于留下了千古美名。岳飛之所以被國人敬仰,一是因為胸有大志,不以蠅頭小利改其志,不以美色誘惑變其節(jié);二是時常記著岳母的教誨和“精忠報國”的重任。二者缺一不可??墒牵瑥漠斍敖衣兜摹柏澒佟钡氖录?,可以看出,貪財好色是絕大多數(shù)落馬貪官的共同“嗜好”。從表面上看,他們是貪財好色,其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他們隨著權(quán)力的提升、地位的提高,其人生志向卻漸漸迷失,不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加強自身修養(yǎng),而是滿足于物欲的膨脹和肉體的享受,由此他們變得為所欲為,膽大包天。因此,當下的為官者要捫心自問:“在其位”是否有做工作、干事業(yè)、出政績的宏圖大志?“謀其政”到底為黨、國家、人民做了多少事?
四是常思“出身”,建功業(yè)。
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是世界歷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馬克思曾經(jīng)這樣評價林肯:“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yōu)良品質(zhì)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發(fā)現(xiàn)他是一位英雄?!睘槭裁瘩R克思給予林肯如此高的評價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無論他的地位如何變化,心中永遠沒有忘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并以此為榮,成就偉業(yè)。相比之下,我們的少數(shù)為官者,當“位高權(quán)重”時似乎不愿回憶和提及貧寒的“出身”,害怕有損自己的身份,影響自己的“光輝”形象,由此很難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只能是“舒舒服服”當官,“平平淡淡”做事。因此,當下的為官者要常思“出身”,以此激勵干事業(yè)的斗志,真正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yè),當好人民的公仆。
行文至此,我覺得每個人都應(yīng)該常常想想自己的“出身”,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在當今物質(zhì)生活比較充裕的時代,靜下心來想想過去,會對自己的精神追求有所啟迪。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當下的為官者要“抽空”常想想自己的“出身”吧!這樣就會做到如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nbsp; (來源:人民網(wǎng)-理論頻道)
一是常思“出身”,明是非。
家庭是人們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人們的第一任老師。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時,父母無怨無悔地撫養(yǎng)我們長大成人,一是保證我們健康成長;二是教會我們?nèi)绾螢槿颂幨?。比如,溫總理在首次和網(wǎng)民交流的開場白中提到了他的母親,說:“我總記得母親常跟我說的一句話,無論是對什么人,要誠實,要用心講話。雖然她在前幾天患了腦栓塞,兩眼幾近失明,但是她這一番話我一直記在心里?!笨偫泶搜源饲楦腥酥辽睿钊速潎@的是總理“天災”面前的身先士卒,“危機”時刻的鎮(zhèn)定自若、豪情滿懷。這無不與“慈母”的教誨有密切的關(guān)系。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長大“成龍”、“成鳳”的兒女們是不是都記得兒時父母的諄諄教誨呢?我看,未必。試問那些難過權(quán)力關(guān)、金錢關(guān)、美色關(guān)而跌倒的“官員們”,在仕途一帆風順、被人“前呼后擁”興高采烈的時候,想到了自己父母的“嘮叨”了嗎?想到了自己曾經(jīng)粗茶淡飯的“心安理得”了嗎?我看,他們都把這些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否則,他們要是在“百忙”之余常想想自己的“出身”,牢記父母的“警世恒言”,就一定會在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中,明辨是非、分清善惡,不至于在權(quán)力面前忘乎所以、在金錢面前私欲膨脹、在美色面前情昏意迷。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這里說的“母擔憂”,不僅僅是為孩子能否過上衣食無憂的物質(zhì)生活而費心勞神,更主要的是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而憂心忡忡。因此,當下的為官者還是要“兒在千里明是非、分母憂”吧!
二是常思“出身”,知榮辱。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焙螢椤皹s”、何為“辱”?我想就連小學生也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們知道以做“好人好事”為榮,以做“壞人壞事”為恥。這是因為雖然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會有不同的榮辱觀,但有一點則是共同的,即榮與辱之間的界限是清晰的,不會模糊不清;也是容易分辨的,決不能混淆。就像胡錦濤總書記倡導和強調(diào)的“八榮八恥”,并非是深奧難懂的道理,而是簡潔深刻的做人行事準則。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為官者之所以蛻化變質(zhì)、腐化墮落,從大的方面說,是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了問題,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而從小處著眼,則是其在權(quán)力、地位、利益問題上執(zhí)意混淆榮辱界限,越是不可為、不能為而為之,越是該為、必為而不為。當下的為官者要警鐘常鳴,既要認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yè)觀、工作觀、政績觀,又要常想想自己的“出身”,牢記父母的囑托和叮嚀。我想,前者是對為官者的道德約束,后者卻是對為官者“潤物細無聲”的激勵和鞭策,它時時提醒你要校準人生的“航向”,不要混淆榮辱界限,否則就會同人民離心離德,一失終成千古恨。
三是常思“出身”,立大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北彼文┠甑拿褡逵⑿墼里w,正是在金人入侵的動亂年代里,立下了“還我河山”的壯志,他一生征戰(zhàn)沙場,死而后已。當岳飛率軍屢敗金兵,建有大功的時候,有人贈送美女以示慰勞,岳飛說:“金兵未滅,難道是大將安樂的時候嗎?”毅然將美女退了回去。宋高宗要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獎他的赫赫戰(zhàn)功,他又辭謝道:“金兵未滅,何以家為?”岳飛一生矢志不渝,終于留下了千古美名。岳飛之所以被國人敬仰,一是因為胸有大志,不以蠅頭小利改其志,不以美色誘惑變其節(jié);二是時常記著岳母的教誨和“精忠報國”的重任。二者缺一不可??墒牵瑥漠斍敖衣兜摹柏澒佟钡氖录?,可以看出,貪財好色是絕大多數(shù)落馬貪官的共同“嗜好”。從表面上看,他們是貪財好色,其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他們隨著權(quán)力的提升、地位的提高,其人生志向卻漸漸迷失,不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加強自身修養(yǎng),而是滿足于物欲的膨脹和肉體的享受,由此他們變得為所欲為,膽大包天。因此,當下的為官者要捫心自問:“在其位”是否有做工作、干事業(yè)、出政績的宏圖大志?“謀其政”到底為黨、國家、人民做了多少事?
四是常思“出身”,建功業(yè)。
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是世界歷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馬克思曾經(jīng)這樣評價林肯:“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yōu)良品質(zhì)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發(fā)現(xiàn)他是一位英雄?!睘槭裁瘩R克思給予林肯如此高的評價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無論他的地位如何變化,心中永遠沒有忘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并以此為榮,成就偉業(yè)。相比之下,我們的少數(shù)為官者,當“位高權(quán)重”時似乎不愿回憶和提及貧寒的“出身”,害怕有損自己的身份,影響自己的“光輝”形象,由此很難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只能是“舒舒服服”當官,“平平淡淡”做事。因此,當下的為官者要常思“出身”,以此激勵干事業(yè)的斗志,真正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yè),當好人民的公仆。
行文至此,我覺得每個人都應(yīng)該常常想想自己的“出身”,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在當今物質(zhì)生活比較充裕的時代,靜下心來想想過去,會對自己的精神追求有所啟迪。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當下的為官者要“抽空”常想想自己的“出身”吧!這樣就會做到如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nbsp; (來源:人民網(wǎng)-理論頻道)
相關(guān)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