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者為孝
——重陽節(jié)里說孝道系列言論之四
我有一朋友,夫妻倆都在縣城工作,兩年前把在老家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接到小縣城和自己住一起。可前幾天,記者在他們老家采訪,發(fā)現(xiàn)兩老又回到了老家,不覺奇怪,問其原由,老人告訴我說,在縣城里住不習慣,兒子和兒媳婦想讓他們在城里享清福,可是每天都沒事情干,也不串門,我們無聊的很呀,玩著玩著,老伴的高血壓還犯了,現(xiàn)在,我們兩老種點菜,擺弄幾棵果樹,身體比在縣城里好多了。
無獨有偶,有一母親,丈夫去世的早,辛辛苦苦地把孩子都拉扯大了,成家也立了業(yè),如今老了,想找一老伴安度晚年,可兒女們認為老人老了,物質生活十分豐富了,不應該再談情說愛,于是百般阻止。
人到老年之后,總是本能地固守自己的生活圈子,排斥新環(huán)境,老人自己動手,活動活動筋骨,飯吃得香,覺睡得著,老人們幾十年辛辛苦苦如一日,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鐘,不愿意打破規(guī)律,去從事一種新環(huán)境、新生活。享清福不一定都是孝。人老了,都很孤獨寂寞,對于單身的老人找個老伴來安度晚年,排遣孤獨的生活,對老人來說也許比豐富的物質生活更有利于身心健康。老人一樣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利。讓老人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心理從事一些力所能及或他們感興趣的事情難道不也是孝道?古人都說過,“順者為孝”。作為晚輩真正要孝敬老人,何不能順從的就多順從點。
「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培養(yǎng)好下一代;作子女的念念把奉養(yǎng)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在現(xiàn)在生活中,孝道一樣體現(xiàn)在對父母要多順從點,多聽聽老人的意見,讓老人少點不順心的事情,多一點快樂。
順即為孝,當然也是相對的,畢竟老人老了,生活的時代不同,思想觀念也就不同,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所以老人的一些行為和作法不一定都對,有時候甚至是錯誤,尤其是當老人的意見和看法是錯誤的時候,作為晚輩的一定對老人講明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盡量不去傷害老人。而一些老人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能順從的孩子要盡量順從,滿足老人合理的要求和愿望,也是孩子對老人孝道的體現(xiàn)。(包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