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為深入挖掘竹山歷史、人文、生態(tài)、發(fā)展等方面資源,建立竹山新百科,服務(wù)竹山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即日起,本報特推出“典藏竹山”欄目,欄目分歷史篇、人文篇、生態(tài)篇、發(fā)展篇,全方位展現(xiàn)竹山,敬請關(guān)注。
元欽絕對是中國皇帝中的一道清流——絕無僅有的一道清流。他當太子時,納權(quán)臣宇文泰之女宇文云英為太子妃,公元551年,元欽即皇帝位,冊封宇文云英為皇后,此后他沒有冊立任何嬪妃,兩人儼然現(xiàn)代恩愛小夫妻。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除去年少夭亡的,只有元欽是真正的一夫一妻。他也不是只愛美人不愛江山,雖然即位時他連年號都未改,第二年才稱元年,但他也有政治抱負,很想奪回被岳父掌握的大權(quán)。不過他不是老謀深算的宇文泰的對手,554年正月,元欽被廢黜被關(guān)押,4月被鴆殺,變成史書里的西魏廢帝。令人唏噓不已的是,宇文云英悲憤之下,也喝了毒酒,追隨元欽而去。
元欽雖然只做了幾年皇帝,卻與竹山很有關(guān)系。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552年,史稱的西魏廢帝元年,原屬上庸郡的安城縣改名竹山縣。我們已經(jīng)無從知曉當時為什么要用竹山來命名了,有的史料說是縣北有黃竹山,有的史料說是堵河之濱有“筑山”,有的史料說是縣內(nèi)竹茂山幽,各種說法莫衷一是,反正就叫竹山縣了,此后或?qū)俜恐荩驅(qū)傧尻?,或?qū)汆y陽,或?qū)訇兡?,終歸十堰,迄今已有1466年。
安城縣本來是50年前的梁武帝時期從上庸縣分出來的,改個名字叫竹山,就與上庸縣成了兄弟,但西魏廢帝可能覺得竹山面積太大,就把竹山切掉一塊,設(shè)置了一個羅州,羅州以后又改稱為房州,后來并入房陵郡,成為房縣的一部分。與西魏廢帝做法相反的是宋太宗趙光義,他覺得竹山面積太小,就在公元986年把上庸縣并入竹山縣。但到了明朝成化年間,鄂西北流民聚積,明憲宗于1476年設(shè)置鄖陽府時,把竹山縣西部的尹店社劃出來,設(shè)置了竹溪縣。度盡劫波兄弟在,互有你我的竹房三個兄弟縣終于走到現(xiàn)在,只是竹山縣版土面積3587.65平方公里,卻被兩個兄弟縣擠成了一個“7”字形。
竹山縣本從上庸縣劃出,轉(zhuǎn)身又把上庸縣攬入懷中,自然承載了上庸縣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而上庸縣的歷史卻可追朔到古庸國,久遠到讓人遐想不已的地步。古庸國在歷史典籍里的第一次登場是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戰(zhàn)”,“群蠻”之首的庸國幫助周伯姬發(fā)打敗商紂王。此事距今三千多年,那么在此之前,庸國究竟是什么時候建立國家并如何發(fā)展壯大的呢? 這一段歷史恐怕已經(jīng)被歲月給蒸發(fā)成水霧,又被風(fēng)吹散,永遠也找不回來了。我們確切知道的是,公元前611年,秦、楚、巴三個大國聯(lián)手做掉了庸國,瓜分了庸國的土地,楚國在古庸國的核心區(qū)域設(shè)置了上庸縣。至于為什么叫上庸,也有幾種說法。一是女媧補天的那座山“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二是庸國在楚國之北,古人以北為上,故稱上庸;三是庸人在湖南省張家界建立了“大庸國”,被稱“下庸國”,于是原庸國就被稱為“上庸國”;四是庸國都城就叫上庸,滅國之后就以都城的名字作為縣名。庸之地,此后或設(shè)上庸郡,或設(shè)上庸縣,直至并入竹山縣。
從庸國到竹山縣,版土面積自然大為縮水。庸國先民的英風(fēng)故事理應(yīng)屬于更廣闊的空間,而山扼秦蜀水控荊襄的上庸縣或者竹山縣的轄域內(nèi),也是風(fēng)云際會。戰(zhàn)國時代,上庸縣為朝秦暮楚之地;三國時期,魏蜀爭霸,上庸城幾易其主;元、明、清之時,在紅巾軍、闖王、白蓮教、太平天國等農(nóng)民起義軍搖旗吶喊的背景下,竹山縣幾乎淪為戰(zhàn)場,僅張獻忠就三次攻破竹山城,其它大小戰(zhàn)事,數(shù)不勝數(shù)。但竹山人仍然努力貢獻自己的價值,1271年,宋朝的袁再泰成為竹山縣第一個進士;1732年,清朝的李發(fā)元成為竹山第一個武舉人;1904年,清朝的張振武是竹山縣第一個留學(xué)日本的學(xué)生。民國時期人才輩出,張振武、馮嗣鴻、張子維、郭肇明、施洋等人各建殊勛而彪炳史冊,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袁白濤、余曼白、楊開金、朱云英、黃家喜等人也以藝術(shù)創(chuàng)作成就名揚全國。
人杰地亦靈。且錄徐純孝先生之聯(lián)語狀物抒懷而卒章——
六百里堵河瀉來眼底,奔騰激蕩,喜遙遙源頭無邊??椿羯狡胶?,長橋夜月,竹嶺疊翠,驢頭高峽,騷人墨客,何妨游覽登臨。趁綠渚銀灘,輕倚著曉風(fēng)晨霧,更芳草碧波,點綴些錦雞鴛鴦,莫辜負一江春水,兩岸奇峰,四時鮮花,八方笑語。
五千年往事銘記心中,對景長噓,嘆轟轟英烈誰在?想首義振武,二七施洋,五師明清,赤膽志士,偉績豐功,費盡畢生心血。瞻故居陵墓,難寄托緬懷情思,便承先啟后,致力于強國富民,且放眼滿腔豪情,百舸爭流,千帆競發(fā),萬眾齊心。
![1522664665123432.png 竹山.png](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zhushan_file/a/10083/201911/7e9b50fc318e4c76cd74431e8ee97111.png)
元欽絕對是中國皇帝中的一道清流——絕無僅有的一道清流。他當太子時,納權(quán)臣宇文泰之女宇文云英為太子妃,公元551年,元欽即皇帝位,冊封宇文云英為皇后,此后他沒有冊立任何嬪妃,兩人儼然現(xiàn)代恩愛小夫妻。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除去年少夭亡的,只有元欽是真正的一夫一妻。他也不是只愛美人不愛江山,雖然即位時他連年號都未改,第二年才稱元年,但他也有政治抱負,很想奪回被岳父掌握的大權(quán)。不過他不是老謀深算的宇文泰的對手,554年正月,元欽被廢黜被關(guān)押,4月被鴆殺,變成史書里的西魏廢帝。令人唏噓不已的是,宇文云英悲憤之下,也喝了毒酒,追隨元欽而去。
元欽雖然只做了幾年皇帝,卻與竹山很有關(guān)系。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552年,史稱的西魏廢帝元年,原屬上庸郡的安城縣改名竹山縣。我們已經(jīng)無從知曉當時為什么要用竹山來命名了,有的史料說是縣北有黃竹山,有的史料說是堵河之濱有“筑山”,有的史料說是縣內(nèi)竹茂山幽,各種說法莫衷一是,反正就叫竹山縣了,此后或?qū)俜恐荩驅(qū)傧尻?,或?qū)汆y陽,或?qū)訇兡?,終歸十堰,迄今已有1466年。
安城縣本來是50年前的梁武帝時期從上庸縣分出來的,改個名字叫竹山,就與上庸縣成了兄弟,但西魏廢帝可能覺得竹山面積太大,就把竹山切掉一塊,設(shè)置了一個羅州,羅州以后又改稱為房州,后來并入房陵郡,成為房縣的一部分。與西魏廢帝做法相反的是宋太宗趙光義,他覺得竹山面積太小,就在公元986年把上庸縣并入竹山縣。但到了明朝成化年間,鄂西北流民聚積,明憲宗于1476年設(shè)置鄖陽府時,把竹山縣西部的尹店社劃出來,設(shè)置了竹溪縣。度盡劫波兄弟在,互有你我的竹房三個兄弟縣終于走到現(xiàn)在,只是竹山縣版土面積3587.65平方公里,卻被兩個兄弟縣擠成了一個“7”字形。
竹山縣本從上庸縣劃出,轉(zhuǎn)身又把上庸縣攬入懷中,自然承載了上庸縣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而上庸縣的歷史卻可追朔到古庸國,久遠到讓人遐想不已的地步。古庸國在歷史典籍里的第一次登場是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戰(zhàn)”,“群蠻”之首的庸國幫助周伯姬發(fā)打敗商紂王。此事距今三千多年,那么在此之前,庸國究竟是什么時候建立國家并如何發(fā)展壯大的呢? 這一段歷史恐怕已經(jīng)被歲月給蒸發(fā)成水霧,又被風(fēng)吹散,永遠也找不回來了。我們確切知道的是,公元前611年,秦、楚、巴三個大國聯(lián)手做掉了庸國,瓜分了庸國的土地,楚國在古庸國的核心區(qū)域設(shè)置了上庸縣。至于為什么叫上庸,也有幾種說法。一是女媧補天的那座山“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二是庸國在楚國之北,古人以北為上,故稱上庸;三是庸人在湖南省張家界建立了“大庸國”,被稱“下庸國”,于是原庸國就被稱為“上庸國”;四是庸國都城就叫上庸,滅國之后就以都城的名字作為縣名。庸之地,此后或設(shè)上庸郡,或設(shè)上庸縣,直至并入竹山縣。
從庸國到竹山縣,版土面積自然大為縮水。庸國先民的英風(fēng)故事理應(yīng)屬于更廣闊的空間,而山扼秦蜀水控荊襄的上庸縣或者竹山縣的轄域內(nèi),也是風(fēng)云際會。戰(zhàn)國時代,上庸縣為朝秦暮楚之地;三國時期,魏蜀爭霸,上庸城幾易其主;元、明、清之時,在紅巾軍、闖王、白蓮教、太平天國等農(nóng)民起義軍搖旗吶喊的背景下,竹山縣幾乎淪為戰(zhàn)場,僅張獻忠就三次攻破竹山城,其它大小戰(zhàn)事,數(shù)不勝數(shù)。但竹山人仍然努力貢獻自己的價值,1271年,宋朝的袁再泰成為竹山縣第一個進士;1732年,清朝的李發(fā)元成為竹山第一個武舉人;1904年,清朝的張振武是竹山縣第一個留學(xué)日本的學(xué)生。民國時期人才輩出,張振武、馮嗣鴻、張子維、郭肇明、施洋等人各建殊勛而彪炳史冊,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袁白濤、余曼白、楊開金、朱云英、黃家喜等人也以藝術(shù)創(chuàng)作成就名揚全國。
人杰地亦靈。且錄徐純孝先生之聯(lián)語狀物抒懷而卒章——
六百里堵河瀉來眼底,奔騰激蕩,喜遙遙源頭無邊??椿羯狡胶?,長橋夜月,竹嶺疊翠,驢頭高峽,騷人墨客,何妨游覽登臨。趁綠渚銀灘,輕倚著曉風(fēng)晨霧,更芳草碧波,點綴些錦雞鴛鴦,莫辜負一江春水,兩岸奇峰,四時鮮花,八方笑語。
五千年往事銘記心中,對景長噓,嘆轟轟英烈誰在?想首義振武,二七施洋,五師明清,赤膽志士,偉績豐功,費盡畢生心血。瞻故居陵墓,難寄托緬懷情思,便承先啟后,致力于強國富民,且放眼滿腔豪情,百舸爭流,千帆競發(fā),萬眾齊心。
![1522664665123432.png 竹山.png](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zhushan_file/a/10083/201911/7e9b50fc318e4c76cd74431e8ee97111.png)
![相關(guān)新聞](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9_1629.jpg)
![今日竹山云超市](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8_8885.jpg)
![](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