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親情融融,家庭和睦,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父母為孩子付出太多太多的愛心和辛苦,可以從明朝朱柏廬先生寫過的一首《勸孝歌》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秳裥⒏琛防镉羞@樣一段話:“喝飲母之血,饑食母之肉。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惟在生產(chǎn)時,身為鬼眷屬。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在續(xù)。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母臥濕簟席,兒眠干被褥。兒臥正安穩(wěn),母不敢伸縮。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兒若能飲食,省口恣所欲。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勖艨制?,愚怠憂碌碌。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孝順理當(dāng)然,不孝不如畜?!?
《勸孝歌》可謂寫盡了當(dāng)母親的辛苦:有十月懷胎之苦,哄兒安睡之苦,端尿擦屎之苦,解懷喂奶之苦,攙兒學(xué)步之苦,訓(xùn)誡教誨之苦,望兒歸來之苦等種種之苦。父母愛自己的孩子,有時候勝過愛自己,總是把最好最美的食物留給孩子,把最暖最漂亮的衣服給孩子穿。為了孩子,他們甘愿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孩子發(fā)生了意外或患了重病,就會憂心如焚,痛不欲生。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做父母的為兒女付出得多,而做兒女的回報卻很少。我們每個做兒女的,都應(yīng)該知道父母在我們幼年時給我們的愛,不要忘記這種偉大無私的愛,自覺地主動地回報父母。在生活上更多地照顧父母,精神上更多地安慰父母。從細(xì)節(jié)和點滴入手,實實在在的孝敬父母。把“敬老”變成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成為思想的一部分,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朱本雙 )
父母為孩子付出太多太多的愛心和辛苦,可以從明朝朱柏廬先生寫過的一首《勸孝歌》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秳裥⒏琛防镉羞@樣一段話:“喝飲母之血,饑食母之肉。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惟在生產(chǎn)時,身為鬼眷屬。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在續(xù)。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母臥濕簟席,兒眠干被褥。兒臥正安穩(wěn),母不敢伸縮。兒穢不嫌臭,兒病身甘贖。兒若能飲食,省口恣所欲。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勖艨制?,愚怠憂碌碌。有善先表揚,有過則教育。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孝順理當(dāng)然,不孝不如畜?!?
《勸孝歌》可謂寫盡了當(dāng)母親的辛苦:有十月懷胎之苦,哄兒安睡之苦,端尿擦屎之苦,解懷喂奶之苦,攙兒學(xué)步之苦,訓(xùn)誡教誨之苦,望兒歸來之苦等種種之苦。父母愛自己的孩子,有時候勝過愛自己,總是把最好最美的食物留給孩子,把最暖最漂亮的衣服給孩子穿。為了孩子,他們甘愿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孩子發(fā)生了意外或患了重病,就會憂心如焚,痛不欲生。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做父母的為兒女付出得多,而做兒女的回報卻很少。我們每個做兒女的,都應(yīng)該知道父母在我們幼年時給我們的愛,不要忘記這種偉大無私的愛,自覺地主動地回報父母。在生活上更多地照顧父母,精神上更多地安慰父母。從細(xì)節(jié)和點滴入手,實實在在的孝敬父母。把“敬老”變成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成為思想的一部分,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朱本雙 )
![相關(guān)新聞](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9_1629.jpg)
![今日竹山云超市](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8_8885.jpg)
![](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