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一夜,一枕春夢醒來,銀色的月光輕瀉在床前的地板上,窗外,安詳靜謐籠罩著夜色中的小城。慢慢地,一陣高低有致的聲音從耳畔彌漫開來。屏神靜氣,聲音逐漸清晰起來——呱,呱,呱。疑心良久,遂恍然大悟,這是青蛙的樂章!
不用起床探究,蛙聲是從樓房五十米開外的池塘傳來的。窗戶下面就是車水馬龍的公路,再前面就是橫貫東西的堵河大橋,緊挨著橋下的外邊就是一口幾乎干涸的池塘。陽春三月,幾聲春雷過后,這些棲居在池塘的青蛙就忙不迭地從泥土里爬出來,乘著夜色給林立的高樓和酣睡的人們歌唱春天的消息。
蛙聲在耳邊回響,腦海里卻逐漸浮現(xiàn)出鄉(xiāng)下老家的春景,那才是青蛙安居樂業(yè)所在。水田里傳來第一聲蛙叫宣告農(nóng)忙時節(jié)的到來,緊張的春耕開始了。農(nóng)家漢子牽來壯牛,套上犁耙,翻耕休整了一個冬天的稻田。黑黝黝的田泥從鏵邊翻過,大塊的泥土被耙齒輾成粘稠的泥漿,渾濁的泥水從犁耙邊蕩漾開去,形成一道道遠(yuǎn)去的水暈。剛剛醒來的青蛙被眼前的陣勢嚇懵了,紛紛四散逃命。一時間,村里犁田打耙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而這時的村莊也正是景美如畫的迷人季節(jié)。和暖的陽光下,剛剛抽綻的嫩綠鋪滿了田野,染綠了山崗。金黃色的油菜花開得正旺,綠地毯似的麥苗正在拔節(jié)。紅的杏花、白的梅花點(diǎn)綴在村舍前后。幽香的蘭花隱居樹蔭之下,一串串粉色的葛花從樹叢中欲露還羞地探出頭來。春燕忙著銜泥筑巢,蜜蜂忙著采花釀蜜,人們忙著播種春天的希望。等及水田翻耕耙平,水面像鏡子一樣平,青蛙又紛紛回到田里,整天都呱呱地叫著。它們就在這舒適的田野上棲居,每天用叫聲催促人們插秧種地。到了仲夏時節(jié),綠油油的秧苗長起來,青蛙們整天忙著捉害蟲。夏夜,人們在院子里納涼,陣陣輕風(fēng)送來禾香,也送來聲聲蛙鳴。
時光荏苒。長大后,因?yàn)樽x書就遠(yuǎn)離了故鄉(xiāng)的蛙聲。在省城讀書的時候,學(xué)校雖在郊區(qū),旁邊池塘的污水里有很多魚蝦,卻很少見到青蛙,春夏的夜晚似乎從沒聽到過蛙聲。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小城,開始就租住在池塘邊的民居里。那時,池塘被人承包養(yǎng)魚,里面就有很多青蛙,春天到來時,青蛙們賣力地呱呱大叫,但沒人理會它們的叫聲。再說,城市喧囂嘈雜的聲音遠(yuǎn)比蛙聲大得多,人們滿耳充盈的都是人為制造的聲音,誰還能聽到自然的蛙聲呢?即使在喧囂過后歸于平靜的夜晚,蛙聲好不容易從牢固的鋼筋水泥房屋擠進(jìn)來,可那些被生存和利益糾纏著的人們會有心思去聽嗎?
蛙聲被人冷落,青蛙的命運(yùn)也好不起來。就在這個池塘,每到夏天就有很多學(xué)生模樣的青年來釣蛙。他們用一根竹棍懸上一絲線,做成釣魚桿模樣。釣蛙時就用釣竿連同懸吊絲線的誘餌不停地在水草上晃動,捕食害蟲的青蛙哪會料到有人會加害它們,不時有青蛙跳起來咬鉤,這時釣蛙者就收起釣竿,捉住青蛙隨手放進(jìn)身邊的桶里。魚塘的主人看到這幫青年只是釣蛙,也就不加勸阻。有時,這些人還在晚上帶著手電筒釣蛙。聽說,一小桶青蛙就能賣到上百元,小青年們把青蛙賣了換錢進(jìn)網(wǎng)吧,而這些活生生的青蛙不久就成為食客餐桌上的美味。不僅如此,青蛙生存的環(huán)境也不斷遭到破壞。不知何時起,城里下水道的污水排進(jìn)了池塘,水質(zhì)變得發(fā)黑腥臭,接著就有人把生活垃圾不斷地倒進(jìn)塘里。魚是養(yǎng)不成了,池塘被迫廢棄,長滿了荒草。可善良寬容的青蛙不太計較人類的惡行,干涸的池塘仍頑強(qiáng)地傳出陣陣蛙聲。
愿蛙聲化作一泓清冽的山泉,洗去人們心靈的浮躁和塵埃。
(作者單位:縣公路局 李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