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
照常理說,“小官”似乎只能做小事。其實未必。
最近,連續(xù)采訪了兩位人物,一位是周寶生,另一位叫湯儉民。前者是村民小組長,后者是一位縣級農(nóng)業(yè)局的總農(nóng)藝師。兩個人物,一個特點:官都比“七品芝麻官”還要小好幾品。但他們做的事情卻不小。周寶生領(lǐng)導(dǎo)的官橋八組,集體總資產(chǎn)超過了8億元,農(nóng)民家家住上了別墅,組里的產(chǎn)品用在了“神舟”飛船和長江大橋上,還創(chuàng)辦了武漢大學(xué)東湖分校??h級農(nóng)技部門并沒有育種的任務(wù),一般也不具備這個能力,然而,湯儉民卻育出了良種,惠及了千萬農(nóng)戶,為農(nóng)民增收1.5億元。
周寶生干了28年的村民小組長,“官”位一直沒動。不是不能,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不肯。周寶生說:“我從當生產(chǎn)隊長那天起,心里就有一幅藍圖,我要把它畫到底。”湯儉民為了育種,吃盡千辛萬苦,曾三次染上血吸蟲病。
周寶生、湯儉民們把事情做大了,無論是在群眾的心目中,還是用世俗的眼光看,他們都雖“小”猶大。
周寶生成功的原因,一靠人格魅力,二靠戰(zhàn)略眼光;湯儉民能培育出良種,一是執(zhí)著,二是與時俱進——一個中專畢業(yè)生,閱讀本行業(yè)的外文資料已經(jīng)沒有問題。
眼下,正值各級黨委政府換屆之際,許多同志面臨著升遷去留的考驗,對照這兩位“小官”,重新思考一下當“官”究竟為什么,當了“官”干什么,生前身后為人民留什么這樣的“老”問題和“淺”問題,很有必要。
平心而論,人往高處走。既然從政,“官”想當?shù)拇簏c,也屬人之常情。但“官位”畢竟不是一個榮譽崗位,更不是謀取私利的工具。“官”,首先意味著責(zé)任,它是因事而設(shè)的,而非因人而擺的。共產(chǎn)黨人當“官”,不是為了光宗耀祖、封妻蔭子、作威作福,而是要俯下身子為人民當“?!?,老老實實為人民謀福利。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生前身后,都要為人民留下共產(chǎn)黨人的氣節(jié),共產(chǎn)黨人的形象,共產(chǎn)黨人的事業(yè)。
換屆之際,有的同志也想到更重要的崗位上為人民干更多的事,這是對的。問題是一些同志嘴上說的是“想為黨做更多的工作”,要求組織上對自己提拔重用,心里想的卻是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孩子,一旦如愿以償,就以權(quán)謀私;一旦個人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怨天尤人,消極怠工,甚至做出喪失黨性的事,這就大錯特錯了。
兩位“小官”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真想為社會、為人民做點好事,與官職的大小并無必然的聯(lián)系。有“位”固然便于有為,小的位置便于小的作為,大的位置便于大的作為。但同樣的道理,有為才能有“位”,小的作為會有小的位置,大的作為會有大的位置。當然,也有作為雖大,但沒有大的位置的情況。但如果你連現(xiàn)有位置上的事都做不好,人民豈能將更重要的位置交給你?這是一般的道理。兩位小“官”則以其實踐表明:不論在什么位置上,只要有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心,都可以大有作為。
真正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有“位”當然好,沒“位”照樣干大事。不論自己的“位”升也好,留也罷,都要多想想“為”,少想想“位”。即便從領(lǐng)導(dǎo)崗位上退下來了,只要像兩位小“官”那樣想問題,做事情,也會找到有為之位的。畢竟,人生的價值體現(xiàn)在“為”上而不是“位”上。
![相關(guān)新聞](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9_1629.jpg)
![今日竹山云超市](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8_8885.jpg)
![](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