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時存 李大權
1963年,77歲高齡的朱德同志到四川樂山視察工作,途經峨眉山時,當地老百姓擔心他身體吃不消,特意為他準備了一副“滑竿”,但老人家堅決不同意坐。有人勸他:“你年歲大了,又不是常來這里,偶爾坐一次不算過分?!笨伤f:“偶爾一次也不行”。
“偶爾一次也不行。”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嚴以律己的自覺,始終做到清廉如水的信念, 同時也是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智慧。
明朝御史張瀚在《松窗夢語》中有這樣的記載:張瀚初任御史參見都臺長官王廷相時,王廷相沒給他講什么大道理,只向他描述了一樁見聞:昨天乘轎進城遇雨,有個穿新鞋的轎夫從灰廠到長安街時,還擇地而行,怕弄臟鞋,進城后泥濘漸多,一不小心踩進泥水之中,便“不復顧惜”了。王廷相說:“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聽了這些話,“退而佩服公言,終身不敢忘”。
世界上任何事情,“一”都是基礎?!耙弧笔侨f事萬物的起點。好事是從“一”開始的,壞習氣、懷毛病也是從“一”開始的。在有關反腐敗斗爭的報道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一些本來不錯的同志,原也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卻稍一不慎,把握不住自己,抱著僥幸心理,“偶爾一次”,最終在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廈門遠華案中,廈門海關原副關長接培勇一向自視清高,曾經讓賴昌星大傷腦筋。金錢、美女和各種好處都打動不了他,但賴昌星煞費苦心弄來名書名畫,請全國知名的書畫名家到“紅樓”與他切磋,他終于經不起“雅好”的誘惑,“偶爾一次”,便成了賴的俘虜;巨貪李真最初是他在做秘書時,“偶爾一次”背著上司收了一條中華煙和剃須刀,結果,一發(fā)不可收拾。就是這“偶爾一次”,使得思想逐漸滑坡,信念逐步動搖,最終與人民背離,成為千古罪人。
現在我們黨經受執(zhí)政考驗同時,前進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對這些誘惑,絕不能抱著“偶然一次”無所謂態(tài)度。必須時刻保持“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思想境界,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和清正廉潔的自覺,對有悖廉政的行為,就要象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那樣,嚴于律己,“偶爾一次也不行”。(作者單位:潘口鄉(xiāng)人民政府)
![相關新聞](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9_1629.jpg)
![今日竹山云超市](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8_8885.jpg)
![](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