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也開玩笑嗎?
朱士泉 沈賢洋
孔子是圣人,在常人的心目中,圣人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正襟危坐,傳道布經(jīng),一臉的嚴肅,其實不然。生活中,孔子也開玩笑,不過,他所開的玩笑,有檔次,有高度,有趣味,體現(xiàn)了他一貫的道德主張和人格魅力。
有一次,孔子到了武城,武城地方長官是孔子的學生子游,剛進這個小地方,遠遠地就傳來了悠揚動聽的琴瑟聲??鬃勇犃艘院?,莞爾一笑,脫口而出:“割雞焉用牛刀?”子游聽了這話,心里難免咯噔一下,很是覺得蹊蹺,老師怎么說出這樣的話,您向來不是主張禮樂詩教嗎?您不是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難道武城就不需要禮樂教化了?于是就對孔子說道,從前我聽老師教導(dǎo)我們說,做官的學習了,就會有仁愛之心,老百姓學習了,就容易聽使喚。武城雖小,教化必須呀!真是“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鬃勇牭阶佑芜@么一說,馬上就意識到了剛才自己說錯了話,立即糾正道:“學生們呀,子游的話是對的呀,我剛才只不過是同他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罷了。
你看,孔子用開玩笑這種方式,輕而易舉地就化解了一場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尷尬與對立,這個玩笑實在高明。
孔子不怕在學生面前丟面子。盡管他向來都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養(yǎng)顏淵》)的人倫秩序,但自己做錯了事說錯了話,從來不諉過于人,體現(xiàn)了孔子知錯即改的可貴品質(zhì)。在孔子身上,他絕不主觀臆斷,不絕對肯定,不固執(zhí)己見,不唯我獨尊(“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薄墩撜Z·子罕》),他痛恨那些頑固不通的人(“非敢為佞也,疾固也”《論語·憲問》)。他曾說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他感嘆“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論語·公冶長》),他本人就是一個有錯立馬改正的踐行圣賢,因而,當我們看到孔子坦然地在學生面前認錯的時候,心中不免產(chǎn)生了如許溫暖親切的美好感覺,原來圣人是這般平常呀。有了錯,不改永遠是錯,正如孔子所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wèi)靈公》);改了就是美德,也正像孔子的弟子子貢所言“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今天的教學理念、教學活動與過去已相去甚遠了。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nèi)匀徊粺o遺憾地看到有少數(shù)教師,在學生面前明明是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卻要死守所謂的“師道尊嚴”,不敢也不愿在學生面前認錯,甚至千方百計地掩飾自己的過錯,生怕一認錯,就丟了面子,失了尊嚴,從而威信掃地,抬不起頭來。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虛偽”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學生看重的不是某個人的個人威信,而是你在“傳道授業(yè)”時的正確度和親和力。如今的學生接受的信息渠道很多,獲取的信息量很大,當老師的如果在學生面前玩忽悠,結(jié)果會忽悠自己。不要總認為自己比學生高明多少,還是韓愈說的好“學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只有蹲下身子,與學生做學友,不怕在學生面前“露餡”“丟丑”,并勇敢地知錯就改,才會贏得學生真正的尊敬,如此,“師道”與“學道”才會閃耀出璀璨的光芒。
![相關(guān)新聞](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wù)](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9_1629.jpg)
![今日竹山云超市](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8_8885.jpg)
![](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