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國山
中國人一年中最為隆重最具儀式感的莫過于吃團年飯。除夕之夜吃團年飯在某種意義上已不單純是一頓豐盛的菜美酒香,而是逐漸演化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符號、一種身份認同、一種家庭團聚的象征。
因為只有和家人一起吃了團年飯,就預示著精神上你擁有了一個家。今后無論你在何方,也無論生活里有再多的風雨,事業(yè)上再多的挫折,工作中再多的委屈,你都會因為你身后有個家而倍感溫暖,面對艱難困苦你會因為有家庭溫暖的支撐而更加目光篤定勇往直前!
一年一度吃團年飯不僅成為華夏子孫最注重的傳統(tǒng)習俗,也是一種近乎神圣的重要儀式!
因此在年三十兒除夕這天,也就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無論你是官居要職公務纏身,還是千里漂泊旅居異鄉(xiāng),也無論你是腰纏萬貫富可敵國,還是你窮困潦倒沿街乞討。只要是到了年三十兒,人們都不約而同地放下手中的公務或營生,想盡各種辦法,不惜千里奔波,也要趕在年三十兒這天回到家中,和父老兄弟親人們在一起共同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團年飯。只有熱熱鬧鬧在一起吃了團年飯,才算正式宣告辭舊迎新,一年才算真正圓滿,全家才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說到吃團年飯,雖然其基本內涵大致相同,但因為十里不同天,各處一鄉(xiāng)風,吃團年飯的表現(xiàn)形式也因各種原因略有不同。比如就拿竹山縣來說,吃團年飯或因地域信仰宗族不同而略有差異。
首先從吃團年飯的時間上說,有大清早吃的,有中午吃的,有晚上吃的,更有“雞子叫、狗子咬,半夜團年黃州佬”的。
再從吃的主食來說,竹山境內團年飯一般都以白米干飯為主食的居多。但在竹山有一殷氏宗族團年飯的主食卻與眾不同特別講究。他們的團年飯不是大眾化的白米飯,而是非常小眾、非常獨特、以一種“食不厭精”的“元寶”為團年主食,且吃的態(tài)度顯得特別神圣與虔誠!
那么說到團年吃“元寶”可能好多人會突感驚訝,吃“元寶”?“元寶”是什么?
“元寶”不就是電影電視里穿越古代用的錢即金錠、銀錠么。金錠、銀錠俗稱為“元寶”,可那也叫“金元寶、銀元寶”,這金銀做的“元寶”還能吃?
的確“元寶”一詞現(xiàn)在離大家似乎很遙遠了,尤其是對大多數(shù)年輕人來說會很陌生,有一種故事從墻上剝落想起“往時候兒”的感覺。
但如果把“元寶”換一種說法大家就恍然大悟了。其實“元寶”就是“餃子”!只不過“元寶”是本名,“餃子”是藝名,只是藝名后來居上替代了本名,所以人們現(xiàn)在只知道藝名“餃子”,卻反倒不知道“餃子”的本名原來叫“元寶”!
好了,知道了“元寶”是一種面食,那么竹山殷氏一族為何對這種面食如此情有獨鐘,不僅作為團年飯上的“主角”,而且在吃的過程中還帶有虔誠神圣的宗教色彩呢?
原來,早在三百年前,也就是清嘉慶年間。殷氏先祖殷天順一家自孝感遷來居住在竹山縣城北約三、四里外的大石溝(即現(xiàn)在的明清村)。這年一是因天氣大旱糧食歉收,二是雪上加霜又遭遇白蓮教叛軍洗劫,臨近除夕家里卻一無所有。
眼看別人家殺豬宰羊置辦年貨,可殷天順一家別說準備團年飯,就連賴以糊口的粗茶淡飯也快“彈盡糧絕”揭不開鍋了。殷天順看著娃娃兒們忍著饑餓,渴望象別人家一樣能大吃團年飯的可憐目光,滿腹都是酸楚。毅然冒著大雪進山砍柴,終于在年三十兒中午一身風雪從街上換回兩斤豬肉、一升麥面回到家中……
可兩斤豬肉、一升麥面實在太少。家里有大小十口人,如果按平常做法,把肉煮熟切塊,把麥面做成饅頭,這么多人一是會因肉塊大小不等吃不均勻,二是只吃精肉精面的話,只能吃上一天就又會餓肚子了。怎么辦?
幸虧女主人黨氏賢惠,當她看到丈夫從風雪中帶回僅有的兩斤豬肉、一升麥面卻要做出大大小小十口人的團年飯時,她深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她還是強裝笑顏,高高興興連聲招呼大家“娃娃兒們,過年有肉吃了”。她把娃娃兒們召集攏來,大家一起動手。首先把豬肉剁成肉沫,又把地里的蔥蒜蘿卜等弄來一大堆洗凈剁碎與肉沫摻在一起,做成一大盆肉餡,這樣不僅數(shù)量夠多,而且還彌漫著一種沁人肺腑的肉香。接著根據年齡大小分工,燒水的燒水、和面的和面、搟面皮兒的搟面皮兒的,圍著團簸籮你一個我一個包“元寶”的包“元寶”。此時盡管門外紛紛揚揚飄灑著滿天雪花,但屋內大人小孩卻忙得不亦樂乎笑語盈盈。
眨眼功夫,當別人家吃團年飯的鞭炮聲響起,殷天順一家的獨特團年飯“元寶”宴也冒著騰騰熱氣一碗一碗端上了桌。一家大小十口人緊緊圍坐在一起,看著一個個白白胖胖、肥頭大耳好象彌勒佛一樣的“元寶”端坐在碗里冒著油珠,透著香氣,大家別提那喜慶快樂勁兒了!特別是娃娃兒們早顧不得剛出鍋的“元寶”還燙著嘴,連吹氣帶吸溜的就一個個囫圇吞進了肚里……
雖然殷天順家境貧寒,只有兩斤豬肉、一升麥面來過年。但黨氏的賢德,巧手做的熱氣騰騰的“元寶”宴,把一個原本貧窮不堪的年過成了與眾不同熱熱鬧鬧其樂融融的大團圓快樂年!
誰知說來也是神奇,自從那年在貧窮交加中吃了以“元寶”為主食的團年飯后,此后殷天順一家不僅糧食年年豐收年年余慶,而且又添丁進口,事事順心,日子過的一年比一年紅火!
為銘記曾經的苦難,也為傳承團年飯吃“元寶”留下的和睦勤勞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竹山殷氏家族從此便規(guī)定每年團年飯必須吃“元寶”!現(xiàn)在在竹山境內雖歷經三百載春秋,只要是殷氏后人,不論是否相識,只要你能說出我家團年飯是吃“元寶”,馬上就會得到殷氏家族的認同,因為團年吃“元寶”已成為判斷是否為殷氏后人的重要標志!
滄海桑田,轉眼三百年巨變。盡管竹山縣隨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早已告別了過去缺衣少糧物質短缺的艱苦歲月,但竹山殷氏宗族不忘初心的家風始終沒變,三百年前老祖宗留下的團年飯吃“元寶”的習俗也始終沒變。而且經過代代傳承,這一習俗逐漸演化為一種凝聚殷氏后人的一種象征,成為激發(fā)后人不忘歷史繼續(xù)奮進的重要儀式?,F(xiàn)今竹山境內如果你有幸在除夕到殷氏家中團年吃“元寶”,一定記著向主人說吃“元寶”,祝吉祥,千萬別說吃“餃子”。如果你不小心把吃“元寶”說成吃“餃子”,那殷氏后人會認為你是對他祖宗的大不敬。輕者招來呵斥,重者會被賞以“毛栗包子”(手握成空拳敲打頭頂)。由此可見,殷氏后人對團年飯吃“元寶”這一儀式的捍衛(wèi)是何其的虔誠與講究!
作者單位:竹山縣地方稅務局
![相關新聞](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9_1629.jpg)
![今日竹山云超市](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8_8885.jpg)
![](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