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來自中國的5名教師在英國一所學校進行中國式教育的“實驗”備受中英兩國民眾關注。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這5名教師在英國漢普郡博航特(Bohunt)學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中國式教育,中國教師認為英國高福利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學生紀律性差等問題,這也引發(fā)了很多討論。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5名老師參加的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策劃制作的紀錄片,這檔節(jié)目試圖探討中國式教育在英國基礎教育中是否行得通。昨天,參與這個項目的教師鄒海連告訴北青報記者,此前他并未接受相關采訪,媒體誤讀了中國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評述。
近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了一檔由BBC策劃制作的《中國化的英國學校》引起的反響和爭議。這個欄目邀請中國不同地區(qū)的5名優(yōu)秀教師到英國漢普郡博航特(Bohunt)學校進行一個月中國式教育。不想,經(jīng)過了一個月的教育,5名中國教師明顯感覺到“水土不服”。一名中國教師認為英國良好的福利體系讓英國學生缺乏上進心,缺乏制度,并且變得慵懶。英國學生不遵守基本的課堂紀律,并且在課上吃東西、化妝,幾乎讓中國教師崩潰。
報道稱,來自西安的自然科學老師楊君(音)說,有一次,一個女孩在課堂上突然大哭著跑出教室,原因竟然是這個女孩得知她的偶像、英國歌手澤恩·馬利克宣布退出樂隊。“在課堂上出現(xiàn)這么情緒化的舉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楊老師說,“在中國,課堂紀律根本就不是個事兒,但在英國,這是最大的問題。”
《每日郵報》的報道被中國媒體轉(zhuǎn)載之后,引發(fā)了國內(nèi)對于中西方教育模式的熱議,不少網(wǎng)友探討中國教師“水土不服”的原因,表述為什么中式教育很難在西方國家落地。昨天,BBC官網(wǎng)上也刊登了《中式教育能否在英國孩子身上行得通?》的報道。報道中提到了博航特學校的校長尼爾·施特羅爾、學校學生羅伊斯和參加這個項目的中國教師鄒海連的看法。
尼爾·施特羅爾稱,課程開始的第二天,他就聽到消息說學生們表現(xiàn)得非常糟糕——曠課、課上聊天和不聽課。“中國的教學方法與英國青少年文化和價值觀是相沖突的。我們的學生已習慣于能夠向老師提出問題,他們希望自己的觀點受到尊重。而且,英國學生期望學習的過程多元化。他們不習慣被約束在一個大的集體中,在相同的教室學習內(nèi)容非常有限的課程。”
博航特學校的學生羅伊斯說,聽中國老師講課基本是“機器人模式”。“我習慣于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并且經(jīng)常以團隊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大量時間在做實驗。但是在‘中國實驗班’中,唯一令我感到我在學習的就是如何快速記筆記以及聽老師給我們講課。”這名學生認為,中國唯分數(shù)論的觀點讓他覺得壓力巨大。
BBC的報道稱,中國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各種不適應。來自杭州外國語學校的鄒海連老師引進了中國班級管理模式,設置班級委員會,并設立了學生值日制度,這些做法基本成功。但在授課過程中,遇到了沒有想到的難題。比如讓學生自己證明畢達哥拉斯定理,但學生認為證明這個并沒有用,會用就可以了。
![相關新聞](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9_1629.jpg)
![今日竹山云超市](http://static.zhushan.rzv7.com/file/upload/240304195838_8885.jpg)
![](http://static.rmzx.zhushan.cn/pc/static/image/news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