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馬原以小說《岡底斯的誘惑》一炮走紅,被稱為“先鋒五虎將”之一。如今,封閉了20年后,他再度重磅出擊,寫出6本新作。8月15日,馬原帶著自己再次回歸文壇之后的第一本小說《牛鬼蛇神》做客由龍崗區(qū)委宣傳部、龍崗區(qū)文體旅游局主辦的“對話文學名家:作家有曰”活動,并以“文學死了嗎?”為題,與現(xiàn)場觀眾分享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與病后的心理變化,其平易隨和、幽默健談的表現(xiàn),贏得了現(xiàn)場連連掌聲。
“我們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十幾年前,馬原高調(diào)撂下一句“小說已死”,毅然離開文壇。封筆20年后,再度回歸的他,卻依然還是一句“文學當真是死了”。
當天亮相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千人禮堂的馬原,穿T恤,七分牛仔褲,一個斜挎包,外加運動鞋,造型隨意。馬原說,當今的文壇與他那個時代的文壇肯定不一樣,“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們這些人已經(jīng)老了,不但我老了,我看莫言也老了,這是個不爭的事實?,F(xiàn)在的新讀者認識的不再是像格非、洪峰、蘇童、馬原這些老面孔、老名字了,在生活中,每個孩子說的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像是郭敬明、韓寒”。馬原說“各領風騷好幾年,我們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韓寒和郭敬明的書,發(fā)行量都在百萬冊之巨,可在過去的三四十年,對于馬原來說,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每一個寫作的人都希望有更多的讀者讀自己的書,可是在馬原那個時代卻并沒有那么幸運。馬原表示“韓寒、郭敬明他們的出現(xiàn)實際上已經(jīng)昭示了活動的大標題,答案是,文學當真是死了!”他說,其實他想表達的是小說已經(jīng)死了,但是稍微放大了一下,把小說變成了文學,但是從他的個人感知、經(jīng)驗上,還是覺得完全不同的東西出現(xiàn)了,“那么經(jīng)典的小說不就是當真死了嗎!”
馬原表示,他的文學是可以和前輩們的文學接到一起的。比如上溯到上個世紀初的海明威、福克納、普魯斯特等,馬原時代的文學雖然有不同但是沒有本質(zhì)不同,那么他們的文學和托爾斯泰、大仲馬、菲爾丁、拉伯雷其實沒有本質(zhì)不同。而如今只比馬原小了一代的韓寒、郭敬明的小說,已經(jīng)和馬原、余華、蘇童、格非的小說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他說“我不但讀不懂郭敬明的小說,我連前一段時間風靡全世界《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小姐的書都不是特別懂。”
談及韓寒時,馬原不禁稱贊道“賽車是一項運動,而韓寒居然是這一項運動的一個國家級的冠軍車手,僅就這個事實我確實對韓寒刮目相看。”作家這個職業(yè)都是一些想象力豐富,能言善辯,但行動起來卻力量不夠的人群。馬原說“我們這個行業(yè)最大的偶像就是老祖宗托爾斯泰,在我的心里面,他和迭戈·阿曼多·馬拉多納(阿根廷足球運動員和教練員,被認為足球史上最優(yōu)秀亦是最具爭議的球員。)是等重的,這個確實是我的肺腑之言。”他更補充到道“馬拉多納過了七個人,射進英格蘭的那一腳球,不超過10秒的瞬間他能做到讓世界以10萬計數(shù)的人群目瞪口呆,這一點即使是我們這個行當最最偉大的托爾斯泰也從來沒有做到過。”
《牛鬼蛇神》與“文革”無關,書中人物身份沒有虛構(gòu)
“文革”時期,整個國家的知識分子、官員都變成了公眾的敵人,這個群落叫作“牛鬼蛇神”,這是一代人的記憶。但馬原指出,他的《牛鬼蛇神》與“文革”無關,“因為這本書,我就是回到‘牛鬼蛇神’的原意上去。”
《牛鬼蛇神》故事中有兩個主人公,一個屬牛叫李德勝,一個屬蛇叫大元。李德勝是山民、藥學奇才、理發(fā)師傅、冥紙工藝師傅,他雖然看起來生活悲慘,卻有著清晰的人生,以天生的悟性和敏感,從亂象迷霧中直抵生命的真意;大元是一個記者、作家、制片人、大學老師,他的人生混跡于大千世界,卻始終在混沌迷蒙之中,在似是而非的真相中苦苦思索追尋,最終回歸生命本身。
馬原遍覽各個群落的發(fā)展歷史,從而發(fā)現(xiàn)一個簡單的事實:任何發(fā)展階段的群落,非洲的土著、太平洋島嶼的土著和文明中心歐洲那些國家如希臘、法國、意大利,甚至包括經(jīng)濟、科學最發(fā)達的美國,等等,有的族群、土著沒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甚至沒有自己的語言,他們有自己口述歷史,但是有一點沒有例外全部有鬼和神。他從小就對“牛鬼蛇神”這個成語特別喜歡,在一個組合里把與人相關的神和鬼都兼顧到了。他特別奇怪的是,別的族群都有神,唯有在我們族群沒有鬼和神的地位,這也讓他非常著迷。
看過這部小說的朋友,都覺得書中有很多是馬原的真實寫照。馬原透露道,在他的生活中恰好有這樣一個巧合。他岳父是鄉(xiāng)下的一個職工,他的職業(yè)是專門跟鬼打交道,他一年的收入有一半是來自鬼節(jié),馬原的職業(yè)是小說家、大學教授、城市人,一個有別于鄉(xiāng)村、山民的另外一種典型的個體。馬原的中國作協(xié)入會介紹人史鐵生評語說:馬原寫小說通神。而且馬原屬蛇,岳父屬牛。這樣一個巧合讓馬原運用到小說創(chuàng)作當中,他一直強調(diào)“虛構(gòu)是小說的靈魂”,但是《牛鬼蛇神》中至少身份是沒有虛構(gòu)的。馬原說“我這一生,知青、作家、學者、大學教授、記者多重身份,書中的大元,這個人物完全是由我自己的履歷構(gòu)成的,所有部分符合我個人的履歷。”
被醫(yī)生確認得了肺癌,逃離醫(yī)院到云南做“馬淵明”
2008年,馬原被確診得了肺癌在上海肺科醫(yī)院做肺穿刺。當時馬原被全身麻醉,趴在CT機上,做了三個多小時的肺穿刺,不知道自己后背是什么情況,展開了恐怖的無限幻想。五天后得知結(jié)果是:未見癌細胞。但這并不意味著好消息,卻意味著馬原要繼續(xù)接受肺穿刺2-3次,甚至更多,無邊的恐懼向他襲來。“我明知道治不好我干嘛要治?我決定不治了。”于是逃離到??冢缃袼谠颇系哪吓瓷竭^著陶淵明般的生活,絲毫沒有任何疾病的痛苦,依舊高大健壯、身體健朗,朋友也戲稱他為“馬淵明”。
南糯山是云南普洱茶的產(chǎn)地,好水產(chǎn)好茶,在如此風景秀麗,好山好水的地方,馬原養(yǎng)了兩只雞,幾條狗,幾百條魚,也有自己的菜園、自己的果樹,他還與現(xiàn)場的讀者開起玩笑來,“我就說城里人活得真是辛苦,因為他們有那么多時間讓自己孤獨、寂寞、無聊,還吃著有農(nóng)藥的蔬菜,遭遇霧霾,塞車,浪費時間的排隊。”馬原還聲情并茂地說起了他家中的美景,他從山下開車回家,途中暴雨瓢潑,車子越往山上走,雨就越小,還沒到家的時候,馬原就發(fā)現(xiàn)云全部都在腳下,下面是這片云海帶來的雨,而馬原在云海之上……現(xiàn)場觀眾紛紛羨慕起馬原老師神仙般的生活。
馬原(1953-),錦州人。著名作家。先鋒派小說開拓者之一,與余華、蘇童、洪峰、格非并稱先鋒文學五虎將。其著名“敘述圈套”開創(chuàng)了中國小
說“以形式為內(nèi)容”的風氣,影響了一大批年輕作者。馬原當過農(nóng)民、鉗工。一九八二年遼寧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進西藏,任記者,編輯。一九八二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的無帆船》、《虛構(gòu)》等。
對話
“心中的女神是“女安徒生”
晶報:哪一位大師對您寫作影響最大?誰是你心目中的男神或女神?
馬原:對我影響至關重要的是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她的《騎鵝旅行記》,全世界小孩子都知道,這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童話作家,在北歐有“女安徒生”之稱。但是她在我心里不單是一個童話作家,她可以說是在敘述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晶報:您能談一下《牛鬼蛇神》對您的意義嗎?
馬原:這本書對我意義和價值是闊別還是逃離,實際上都不是!我是被文壇拋棄的!我是被甩的那一個,1991年以后大概有10年時間我一直像過去一樣,把自己要寫作的環(huán)境營造好,然后我一如既往地準備寫下一本書,但是不行,一次失敗、十次失敗,延續(xù)了大概10年時間,我后來終于絕望了,我發(fā)現(xiàn)小說已經(jīng)離我太遠了,命中注定我大概三十八九歲這個時間跟小說拜拜。
而且很少有作家像我一樣,一生兩次做作家。馬原1971年到1991年寫了整整20年就停下來了,我根本沒有想過還有《牛鬼蛇神》這本書,回來以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寫了5本書了,大家看到的這只是第一本,出版的還有第二本叫《糾纏》,我另外一個長篇;還有第三書和第四書正在出,一本叫做《禍福相依》,還有一本是《灣格花園歷險記》是一本童話,這兩本都已經(jīng)在出版社準備出版。還有第五本書叫《荒唐》,我目前在整理第六本書,這個還沒進入出版程序。
晶報:對于教育,您有什么特別的心得嗎?
馬原:我特別記得我的朋友在德國,他們的孩子每天與動物、植物和諧相處。20年后我終于找到了一塊地方,我營造那么一種環(huán)境,我讓我小兒子從小和動植物一起長大的。但是非常遺憾,我們沒有像歐洲黑森林一樣保護得那么好的森林,我們的茶山幾乎見不到大動物,我經(jīng)常見到的只有松鼠一種,其他的哺乳動物不多,可能會有一些爬行動物,蛇、蜥蜴多,還有最多的是蜘蛛。